回顾景德镇的黄金时代景德镇瓷器外销始于宋代,至元、明、清延续,但各朝外销的品种和地点却不尽相同宋代主要是青白瓷,多销往东南亚地区随着南宋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地区逐渐开始设窑仿烧青白瓷,直接销往国外,使景德镇青白瓷外销受到一定的冲击但这种竞争的局面使宋代青白瓷颇为发展,以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白瓷窑系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个省43个县发现有南宋时烧造青白瓷的窑址,有些精品甚至与景德镇窑的出品难分仲伯元代外销瓷主要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等地均出土有这两类瓷器,但品质却无法与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元青花瓷相比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青花瓷器不是外销瓷,而是为元朝皇帝特制的赏赐瓷,故其做工精致,画工精细明清两朝景德镇瓷器外销量很大,并出现两个高潮:一是明嘉靖、万历时期,二是清康、雍、乾阶段明初郑和下西洋,曾带去了不少景德镇瓷器,分赠沿途各地,它们至今仍藏于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黄信、巩珍3人归国后,各著《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蕃国志》,记述沿途所见所闻,以及中国瓷器外销的状况如《瀛涯胜览》提到爪哇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星槎胜览》中则提到瓷器贸易的地方有20几个国家和地区;《西洋蕃国志》也提到占城、爪哇、锡兰等地人们对中国青花瓷的喜爱而当时中国只有景德镇生产青花瓷器故文献中记载的在海外颇受欢迎的瓷器,理当是景德镇民窑产品但景德镇瓷器大量外销应该在明晚期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海峡后,随即开拓东南亚市场及与中国的贸易,加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上走私贸易的频繁,刺激了景德镇瓷器的大量外销中国瓷器最早进入欧洲是于16世纪率先到达葡萄牙,而第一艘葡萄牙的商船经好望角到达中国的广州是在之后,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海上霸权,肆意抢掠贸易商船,其中有不少即是开往欧洲的装满中国瓷器的商船。
1623—,荷兰海盗抢掠西班牙、葡萄牙商船达55艘之多,荷兰占领台湾,取代葡萄牙人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海上贸易战争对景德镇瓷器的外销应该有一定影响,但荷兰人随即成为景德镇瓷器的最大买主在明崇祯九、十、十二清廷收复台湾,重开通商口岸,景德镇陶瓷生产迅速恢复康、雍、乾太平盛世,社会殷富,内外销市场空前繁荣,景德镇瓷器外销的第二次高峰迎面走来此时英、法、荷兰、丹麦、瑞典诸国先后在广州设贸易机构与华商直接签订瓷器贸易合同,广州商人还设立公行作为进出口贸易代理,收取瓷器售价的30%作为代理费此阶段景德镇瓷器到底外销出去多少件,谁也说不清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在欧洲的港口一天就卸下146748件中国瓷器,可见市场的快速增长东印度公司,这个建于16世纪下半叶的著名公司,是从小运输贸易发展成为的“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其贸易运输的不断扩大,为东西方的物质及文化交流贡献甚隆,同时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航运霸主地位。
到了18世纪,中国的瓷器经东印度公司大量输出,直接进入欧洲市场1729—,仅荷兰东印度公司便运销瓷器达4300万件其时东南亚诸国间的贸易利润亦非常可观,不但福建、广东沿海居民直接运货至马尼拉、雅加达等地贩卖,荷兰东印度公司亦在l后一度中止从东方输入瓷器,而发展亚洲各地间的瓷器贸易在18世纪的间,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达到6000万件以上至今存世的这些外销瓷,在欧洲即达百万件左右欧洲人喜欢大件瓷器,在色彩上也追求火爆热烈景德镇外销瓷的造型及艺术风格均不同于内销的产品,其中比较多的是一种被称为“克拉克”的青花瓷,也有人称其为“加橹瓷”或“芙蓉手”的,是为明晚期产品造型以盘、碗、瓶、军持等类为常见,图案既有中国传统模式的开光或锦地开光的花鸟、人物等样式,也有充满异国情调的繁密纹饰及新颖的郁金香纹样由于这些瓷器颇受欧洲贵族厚爱,销路好,利润也相当可观,故仿制品很快就出现了国内福建地区的仿品较粗劣,国外日伊万里有田窑仿品则十分精细,几可乱真,并曾盛销欧洲达百之久欧洲人的审美观不同于东方人,他们喜欢大件瓷器,在色彩上也追求火爆热烈他们对瓷器的喜好,也是浓情四溢18世纪初,奥古斯都二世为搜集他喜爱的精美中国瓷器而不惜一切代价当他得知邻国普鲁士威廉国王的妃子手中有不少中国瓷器精品时,便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他打听到威廉国王好武,喜欢身体强壮的大个子士兵,于是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与威廉国王达成协议,用自己的4队近卫军换取威廉妃子的12个青花大瓶此事发生在4月19日如今,这12个花瓶连同奥古斯都二世珍藏的其他瓷器,一起陈列在德国德累斯顿的博物馆中还有像法国凡尔赛宫中,也陈列着高达1米的康熙五彩花觚如此大件的瓷器,在当时的官窑中很少生产,应当是为适应欧洲人的审美情趣而专门烧造的不仅外销瓷的规格与国内用瓷不同,其内容也充满西洋情趣各种绘有族徽的瓷器被称为“徽章瓷”,是当时欧洲贵族专门到中国定制的产品这种瓷器传世很多,所绘族徽均很精美现存里斯的绘有葡王曼努埃尔一世(1495—)纹章的青花执壶是迄今已发现的中国为西欧特殊烧制的最早的外销瓷器17世纪后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派人到广州定制了许多瓷器,现存于法国国家博物馆的康熙五彩瓷罐,罐身绘有双鹰国徽,便是那时烧造的瓷器由于优质制瓷原料来源被切断,景德镇制瓷业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除纹章瓷外,还有人物画瓷,多取自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宗教故事题材船舶图案也较为常见,因为欧美许多贵族都是因经营海运或海军出身起家的,所以对船舶情有独钟在其定制的整套瓷器上画上船舶,船上还绘有国旗,有的还题上船名、船长姓名及月等,也偶有码头风景和水手离别图,近似于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各种花卉也多取材于欧洲名画家的作品欧洲人曾将名画家的画印成画册,带到中国,供彩绘工匠摹绘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也曾将各种彩料绘成“样盘”,供外国人选择参考这种样盘在欧洲的博物馆中也有收藏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乾隆时,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4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许多景德镇白瓷运到广东后再加彩绘出售这样既避免了瓷器在成品运输中因破损而造成的成浪费,又加快了外销瓷输出的周期这些彩瓷一般被称为“广彩”,画工多师承景德镇工匠,多数较景德镇略显粗糙,但也有不少画得精细者与景德镇高手难分高下继德国迈森瓷厂开始仿造“克拉克”瓷,其后荷兰、西班牙、英国也争相仿制在以前,英国所用之高岭土,均由中国及日输入由于欧洲瓷器系用三元配方,烧成温度较景德镇要高,许多仿品较景德镇克拉克瓷更优但其釉薄而匀,缺乏景德镇瓷石灰碱釉的润泽和白里泛青的玉质感青料的呈色亦不如景德镇瓷优雅沉静、色调富于变化,其画风与景瓷相去甚远,有明显的异国情调然而在乾隆朝末(),由于认为有伤地脉,高岭山高岭土被控制严禁开采由于优质制瓷原料来源被切断,景德镇难以像过去一样大量提供优质瓷器参与国际竞争巧合的是,欧洲诸东印度公司大量的瓷器订货也到乾隆末为止也正是在此时,原先受景德镇抑制的欧洲生产硬质瓷的工厂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嘉庆、道光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但景德镇的外销瓷所占比例却日渐缩小,这预示着景德镇制瓷业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古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古瓷历史 :
其他周边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