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重远陶瓷教育思想的形成杜重远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革命先烈,以及陶瓷改革家与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陶瓷教育家杜重远于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一个农民家庭.少时期的杜重远具有很大的进取心,学习成绩很好,于瞒着家人路到沈阳.考入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属于当时东北的最高学府杜重远从奉天两级师范毕业,正赶上日到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当时社会上掀起抵抗侵略,抵制日货运动,轻的杜重远热血沸腾,决心选择以实业救国但实业的范围很广,他要选择一种为国人所需而又为个人所力所能及才行这时,他看到一窑业杂志,刊登着日人在大连创办大华窑业公司的事,他想到,日瓷器销往中国,价廉物美,又在我国设厂制造,技术精巧,设备精良,国瓷怎能与之抗争呢?这时,他便萌发了创办现代陶瓷工业的意识,决心首先从自己的常识技术上下功夫,也就是首先寻找机会设法学习窑业专科凑巧辽宁省要选送学生到日去学习实业,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杜重远易然报名,经考试合格.被选为官费留学生送往日深造他先在东亚日语学校学习了两日语,考入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专攻窑业他上午听课,下午实习,并常到各大工厂参观实习,毕业回国他坚持学以致用.并以’实业报国’为职志,集资在沈阳城北创建了一座德国式哈夫曼轮窑,建成了全国第一座用机器制造瓷器的瓷厂——肇新窑业公司但好景不长,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辛苦创建的肇新窑业公司随“九·一八”事变而幻灭,受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之邀来江西改革瓷业他来江西,首先考察景德镇的瓷业,认为“欲改革瓷业,必先明瞭瓷业的衰落原因;欲知瓷业的衰落原因,不能不调查中国第一瓷区的景德镇’《景德镇瓷业调查记》而杜重远看到的景德镇,可用几个字采概括:封建、愚昧、自私、涣散即他所说“劳力而不知劳心,分工而不知合作;视惯例如成法,嫉革新如寇仇;营业尽管萧条,而组织一仍其旧;样子尽管陈腐.而制法毫不更新;若晓以世界情形.国家利害,更如对牛弹琴,痴人说梦”《整理景德镇陶瓷业计划》因此,他认为’景德镇瓷业的衰落,是由于工人技术和习惯的恶劣;工人技术习惯的恶劣,是由于社会教育的不良,和污浊环境的诱惑,例如烟,赌、娼等’他鲜明地指出:“改良瓷业,须先改良瓷人.要改良瓷人,先须改造环境《青是可爱的》因而,杜重远陶瓷教育思想形成了二杜重远的陶瓷教育实践11月,江西陶业管理局成立,杜重远任局长杜重远上任所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创办陶业人员养成所,所谓养成所,就是培养训练人才,使之达到成熟有用程度的训练班杜重远认为,景德镇人如此封建、愚味、自私、涣散,如果没有一批具有科学知识,了解世界情形的陶业技术人才去冲锋陷阵,改革景德镇瓷业的计划,就难以实现所以,当陶业管理局刚搭起架子时,他便想到了训练人才的问题,呈请江西省政府批准创办一个陶业人员养成所.以期“将近代的思想和陶业的初步技术灌输于诸同学.毕业后共负改良景德镇瓷业的使命”杜重远新拟养成所招生广告,刊登在{新生)杂志和其它报刊上,考点分别设在上海和南昌,杜重远则亲自主持上海的招生工作,新临考场,笔试之后,还亲自对考生进行了口试陶业人员养成所招收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陶业学校和高中毕业生,名额为男生八十人,学制一,学生的食宿、书籍、服装,概由公家供给,学生毕业后由江西陶业管理局分配工作当时不少人看到养成所的招生广告,纷纷前来报考,当然.有许多人是因仰慕杜重远的爱国思想和情操,希望在他的领导下做一番事业采报考的养成所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陶业技术与,陶业管理人才”养成所的课程有精神讲话、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制学、公司法、会计统计、陶瓷总论,陶瓷分论、筑窑、图画、绘色、瓷业生产调查、应用文等学科。
还开办了英文、俄文、日文选修课,并没有一个陶瓷实验工厂从以上教学内容中,显示出养成所不仅要培养一批陶瓷工艺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将培养一批陶瓷工艺晶出口,与国外往来的业务人才,以此来振兴景德镇的陶瓷工业,抵制强烈的经济侵略养成所的所长由杜重远兼任,张浩任副所长,主持校务.杜重远还担任了精神讲话的教学他每天抽出时间对学生讲话,讲话内容极其广泛,有陶瓷、经济、社会、国势和抗日救亡等他常教导学生·你们能否救国,要看你们能否救景德镇;你们能否救景德镇,要看你们能否吃苦;你们怎样的吃苦,要看你们能否严受训练与恪守纪律“养成所还聘请了十几位陶业界的知名人士任教师,如张浩原是一所陶业学校的校长,知名的陶瓷教育家.受杜重远之邀担任筑窑教师;邹如圭老师讲授陶瓷总论;程伯卿。
江梦九老师担任陶瓷工艺方面的课程;辽宁来的王丰亭老师担任陶瓷分论,上海来的王仲文老师任教国文,孙秀林教政治学,刘伯陶教经济学,李丕忱教公司法,孙警中教法制.黄乃强教俄文及会计统计,张旭升教应用文,程宝瑜主讲瓷业生产调查,还有唐尧光老师,他是江西万人,特地请来担任实验工厂的指导任课氨师多数是陶业管理局的领导干部,内.陶业管理局的主要力量都放在养成所的教学上,.可以说,养成所成了陶业管理局的业务开端养成所设在莲花塘北面原浮粱县的苗圃内,学生以王龙庵为宿舍,校内房屋陈旧,设备简陋,食宿条件和教学条件都很差.连—个运动场都没有但杜重远参照陶行知的工学教育思想和欧文的救世生产理想办学.所内管理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活动开展得生气勃勃,每天上午三节课,下午一节或二节课,早上按时起床集合在空地上做早操养成所有—个食堂,供师生进膳,买米买菜等伙食管理,都由学生们轮流自理,定期公布帐目,其他诸如宿舍、图书馆、公共卫生等.都是同学们自己动手由于管理民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学习劲头很大,对陶瓷工艺这门新兴的学科兴趣也很浓从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管理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出,杜重远创办的这所陶业人员养成所.既不同于一般的正规学校,也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膏学校,而是在当时帝国主义强烈侵略,国难当头的形势下,培养一批振兴陶瓷实业人才,以实现杜重远‘实业救国”理想的一所新型学校三,陶业人员养成所的作为及其影响陶业人员养成所开办以后,杜重远利用养成所的进步学生.积极开展各种进步的社会活动,用来宣传爱国精神和各种社会改良思想.这些活动既培养锻炼了学生.又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工人的文化教育.其中有影响的是这样几件事一是举办工人训练所这种夜校式的工人训练所.主要是招收景德镇的陶业工人入学,由养成所具有教学经验的同学任训练员,对工人进行文化普及教育逐渐形成一支改良陶瓷工业的基队伍训练所大致按地段远近和不同行业而划分.如烧窑的、制坯的、画红的等当时办有四个,如第一工人训练所由陈绍章主持,地点设在徽州会馆小学内;第二工人训练所由左金三主持.地点设在何家洼小学内;第三工人训练所由严兴让主持,地点设在福建会馆小学内;第四工人训练所由高志鹏主持,地点设在湖口会馆小学内每个训练所有训练人员二至三人.如第二工人训练所的训练员就由胡绵芳、陈希平、潘炯乐三人组成每个工人训练所各招,收回五十人不等,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课程有识字、常识、唱歌等.着重在工人学员中灌输一般常识每期训练时间为三个月,训练期满举行结业考试.并发给结业证书当时各训练所分别办了两三期.毕业学生总数约在400人左右二是举办露天讲演场从下半开始,陶业管理局就利用门前的一块空地.举办“露天讲演场”.专门成立了·露天讲演场场务会议’.其组成人员基是养成所的进步同学,下设总务部,宣传部、编辑部、民众接洽部、开展多项活动由养成所的讲演员向群众演讲各种社会问题和时事报告,有时也请镇社会“名流”来讲演,宣传抗日救亡,增进工人和一般群众的知识当时参加讲演场活动的基群众是各工人训练所的学工,也有不少其他阶层的民众正如李宝瑺先生把讲演场归纳为五大好处.即:一可以增长知识,二可以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训练,三得到好的娱乐,四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五是以观摩亦即摹仿,行家可以表演,外行也可以学习他便把讲演场身概括为五大优点:一.平民化,不限资格,不限龄,不收票.任何人都可以来听;二,平等化,无论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大家都坐在一起听;三,纪律化.男女分席,坐次有序,不许喧扰;四.简单朴素化,场内设备简朴.除坐凳之外.仅墙上悬有格言,其余没有什么装饰;五.集团化.大家如兄弟姐妹坐在一起.彼此联欢,既陶冶情感,又增进集团生活的兴趣可以看出,露天讲演场主要反映了养成所的进步同学在杜重远的影响下,借助向民众传播文化知识的讲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三是举办大众同乐会开始是每周举行一次,后来改为两周一次.时间均在周末.所以也叫周末文艺晚会。
晚会上的文娱节目丰富多彩,有唱歌、武术、魔术,相声、小型话剧、京剧演唱等,有时还放电影.所有节目均由养成所同学和各个工人训练所学工排练表演当时晚会上的抗日歌声和进步话剧.对唤起景德镇工人和群众的觉悟,激发他们的抗日救国热情,起了很大的作用四是创办的一些新思潮的文章,传播新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在养成所.而且在社会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除了这些活动外,当时还举办图书阅览办壁报、编刊物、接待群众来访等活动.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杜重远的“要改良瓷业,须先改良瓷人,要改良瓷人,先须改造环境·的思想在师生们的努力下,陶业人员养成所充分展现了杜重远的·将近代的思想和陶业的初步技术灌输于诸同学,一后共负此改良陶业的使命’的办学宗旨陶业人员养成所虽只办了一期,于被迫关闭,致使杜重远的实业救国与振兴瓷业计划无法实现,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首先,通过养成所学员们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唤起了景德镇工人和群众的觉悟.激发了他们的抗日救国的热情.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掀起了景德镇的抗日救亡运动,使之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有机一环其次,养成所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骨干芦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拉开序幕,养成所的一部分学生组成“江西救国会”,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李清泉、熊振作、潘琪,李汉雄、袁煦、戴修选,凌菲、徐上庸、潘启琦、张三桂、严兴让等十几位同学在陈毅的介绍下,去瑶里参加红军游击队.并随这支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投入抗日主战场最后,养成所也确为中国陶业培养了一些杰出陶业人才如底,杜重远在九江创办江西光大瓷厂.就从养成所学员中抽调许仲、罗湘澄、邹翰芳,潘炯乐,潘文伟、胡绵芳等同学和刘伯陶、王兆勋二位老师去做筹备工作.他们成为光大瓷厂的技术骨干养成所关闭后,部分同学继续留在陶业管理局工作,一些人也成为技术骨干南京失陷.景德镇形势紧张,江西陶业管理局被迫停办.决定将其试验所迁往萍乡,当时养成所的老师如张浩.邹如圭等和部分留在陶业管理局的同学随同前往,创办了萍乡瓷厂杜重远虽没有能实现他“实业报国”、“改良瓷业”的愿望,但他所创办的陶业人员养成所的影响是深远的养成所的大多数同学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激流中得到爱国爱民、争取民主的思想启迪.以后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杜重远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我们深深怀念他,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进步的革命的陶瓷改革家与陶瓷教育家
珠山八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珠山八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