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瓷山水画的创作
Home|古彩图案装饰的特点探析|浅析陶瓷山水画的创作

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陶瓷山水画艺术博采了纸本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具有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另在体现出陶瓷材质美的基础上,充分显示出山水画特有的意境美感一、借景抒情,缘物寄情凭借景物抒发感情,作者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之中,这是山水画创作的特点之一正如“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晋。

王微)这种人文景观的感应见秋之落叶叹人生之暂短,见劳雁分飞而惜失佳偶,观春花而感青春之美好,睹秋实而重人生之所获……这种见景生情实为人之本能面对“月朗风清,云蒸霞蔚,江天开阔,草木葱茏,峻岭叠嶂,浪涌峡谷”……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打动你的情怀。

于是“画春山烟云绵绵,寄人欣欣之情;画夏山嘉木繁阳,寄人坦坦之意;画秋山明净摇落,寄人肃然之态;画冬山昏霾,寄人寂寞之状”(宋·郭熙);画松竹梅兰“四君子”寄表人格思想之清高这种主观与客观、人与自然、感情与景物自古以来是相通相融的二、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唐代王维是个大诗人,又是个画家开文人山水画之前行,含蓄巧妙,超脱飘逸,带有诗的浪漫情自古以来文人画一直风行,它可以描写生活中有的,也可以描写生活中没有的可以模糊、恍惚像梦一样,好像用一层薄纱蒙起来,雾里看花运中望月画是无声的诗,通过笔、墨、色、形、意来表达诗的境界,历来认为是文人山水画创作的至高点之一。

像“山在虚无飘渺中”、“江汉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等千古绝句为画家提供了广阔诗情画意之空间三、似与不似,意像造型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唯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齐白石说:“似与不似之间。

”这种像又不像的造型观点中国画叫做意象造型绘画创作有两种类型,一是再现型,以客观写真为重点;二是表现型以主观意识为重点,山水画的创作应该是表现型绘画艺术,它强调自我感受追求夸张和想象。

“意象”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观点,介于具象(真实形象)和抽象之间,既不单纯追求形似,不强调形似的重要性,也不排除以形为基础的抽象根源,然而将其对立因素巧妙的统一起来,有机组合为整体而构成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模式一一意象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张躁所论,造化乃客观自然,心源指画家主观思想感情,其意从大自然汲取营养原料,然后经过头脑艺匠加工并融入感情,传自然之灵性,达主观之精神,这样作品才能形神兼备,境意凑合,景情交融,这就是造化和心源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五、物我两化,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我国传统的人自然的亲和观点,人可以融入自然,浑然一体李白诗云:“当其午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画家娱情山水,纵意丘壑,不知有我不知有物,这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是中国画家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真所谓“料得青山应似我”人和自然的依存是多么和谐“万物与我同根,天地与我同体,人即自然,自然即人,人即山水,山水即人”。

这种“物我两忘”和“天人和一”的传统观念其实就是“矛盾统一”论,它是中国美学现象的规律之一这是艺术辩证法,山水画创作过程应紧紧把握这一点,山水画的意境和境界才得以更好的实现六、超凡脱俗,聊以自娱山水画的创作思潮历史以来受儒、道、佛的影响,崇尚清静、超逸,历史的文人墨客,有的隐居山林,有的遁入空门,沉思冥想静观宇宙,修身养性,寄情山水之间,因此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求清、求静、求高雅、求空灵反对俗气(市井气、铜臭气、胭脂气、火气、霸气、匠气),然作品呈现虚静淡朴,宁静致远老庄的“水静犹明,何况精神”集中体现“静”才能思悟,所以画贵有超意空简,玄妙脱俗,就是以“静”领“安”有浓厚之“禅”意,并言之:“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七、气韵生动、自然天成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气韵生动”是南北朝时期谢赫六法之首(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气”乃生命也,天地自然在画家眼里是生生不息彼此相连的气化世界,万物充满生命和生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由此发出感慨:天地宇宙充满生机,人理应同天地万物一样自强而显示出生命的力量啊“韵”指和谐和赋有节奏感,大自然是这样充满循环的节奏,反映到山水画创作之中五代荆浩说:“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意在用笔墨造型时得心应手,胸有成竹,毫不迟疑,才能笔意连贯达到自然天成之效果。

八、传神畅神,神形兼备后来逐渐引申到山水画和花鸟画“神”在宗教意义指精灵,在哲学意义指自然物质内在的精神表现和人的精神意志,因此“神”在哲学的意义便成中国绘画历史的审美范围“传神”、“畅神”一经出现就成为中国绘画的追求目标,如北方山水之“神”在于表现雄奇,南方山水之“神”在于表现俊秀,梅花之“神”在于表现傲骨,兰竹之“神”在于表现清劲传客观之“神”畅主观之“神”,两神相遇“神遇而迹化”作品才能“神形兼备”,才能传神山水画创作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以形媚道”,就是比较客观的表现物象,求之以理(反映生态规律等);第二阶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客观和主观结合阶段,求之以情;第三阶段就是“畅神”一说,怡悦自我,偏重主观表现阶段如宋代米芾所说“墨戏”、“自适其志”元代倪云林说“余绘画不求形似,草草数笔,以解胸之逸气耳”和“聊以自娱”明代董其昌说:“寄乐于画”等等都是讲中国画的“畅神”功能当然对欣赏者面对作品进行第二次创作之时“畅神”之功能便随之而来结论时代在前进,我们要充分珍惜和利用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山水画这门艺术,发扬前辈的优秀传统,不断探索,不懈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出更完善,更优秀的陶瓷山水画艺术精品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的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艺术观点,当时是指人物肖像画而言,

更多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