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清康熙时期是景德镇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青花山水瓷画充分吸收了清初山水画“尚古”之风的审美特征,在意境上达到了这一时期文人画的水平研究解读这些青花山水瓷画的审美特征源流内内涵,对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认识清代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发展和审美特征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清“四王”山水审美风格对青花山水的影响清初“四王”为清康熙时期山水画派的正统派,所谓“四王”指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人清初“四王”山水画为南宗文人水墨画风,其最大特征即是继承明末董其昌,直追元四家,因此,被后人称为复古派清康熙官窑青花山水瓷画以宫庭山水画为楷模,这就使其士都直仿“四王”,从而亦充满尚古情趣,康熙官窑青花山水瓷画在构图与布局上与“四王”极为逼近,层峦叠嶂、山重水复、古韵浓郁,俨就“四王”作派,仿“四王”风格非常明显。
而康熙民窑除仿“四王”外,亦大量仿元明时期文人山水名家之作,与官窑仿作的精美相比,民窑往往更加随意自由,并不刻意求似,但却更得神韵,因而康熙民窑青花瓷画较官窑艺术水平似乎更高二、清初山水“尚古”审美内涵对康熙青花山水的影响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由于明代的灭亡,使文人士大夫在满清统治下充满伤痛与无奈,加上清康熙帝屡兴“文字狱”,从而促使他们采取避世的态度,转而对古代考据的研究,从而使清初文化艺术无论朝野都形成了一股复古思潮,复古派的清初“四王”画派信受康熙帝的推崇即是清初复古思潮在绘画界的表现。
这股复古思潮很自然地对属于工艺美术的陶瓷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康熙青花山水瓷画的“尚古”审美风格的出现也就不足不奇了清康熙时期,反清复明情绪依然浓重,因而清初复古风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尚明”,特别是晚明文化艺术成就丰富多彩,因而有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之称其中取得巨大成就是版画艺术,而版画艺术的黄金时期为明万历时期,万历时期及明末有许多精美的水山图谱,各类文人山水画也借版画得以传播晚明青花山水画匠似郎常以此为蓝本从事创作,入清以后,晚明版画依然大量流传。
清初版画也以晚明为楷模,所以清康熙青花瓷画工们依然能以晚明版画风格为蓝本从事山水瓷画的创作,从而使作品充满前朝的文人气息。
三、清康熙青花山水形成的新境界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清康熙时期,青花山水瓷画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完善,达到了完美成就,从而将青花山水瓷画推向了其发展的最高峰,清初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对其达到完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青花瓷画工们学习借鉴文人山水的境界,认真研习“四王”流派仿古之作和元明名家作品,并为达到其效果而对青花制作技艺进行改进,如分水技的空前成熟为达到文人山水的意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清康熙青花山水瓷画尽管呈现出模仿清初文人画的风格,但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的创新因素首先,康熙青花山水瓷画虽常以水墨文人的山水画为蓝本,但为适应青花山水瓷绘制工艺特征,对笔墨形成作了大的调整因而与水墨文人山水画神形颇似,但用笔却有很大区别康熙早期青花山水瓷画为仿清初“四王”风格,流行推麻皴画法,使用细长的线条对山石加以表现,而至康熙中期,为适应高度成就的分水技法的运用,而采用斧劈皴,斧劈皴本是北宗的常用技法,但却被运用到南宗的构图形式之中,从而使画面更加清新明快,流畅淋漓,为使画面视觉效果更加强烈还运用了西方光影的表现手法,在山石亮部大量留白,从而形成光感效果,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和和层次感。
清康熙青花山水瓷画代表着景德镇青花山水瓷画的巅峰水平,无论官民窑青花山水瓷画均以模仿清初“四王”,以即明末董其昌、元四家等南宗山水画派为主流其审美特征的形成与清初文化艺术的复古思潮、明版画的辉煌成就等有直接关联。
不过,这种崇尚复古并非食古不化,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从而形成不同于前朝的新境界,造就了康熙青花山水瓷画的辉煌,并奠定了清中后期各朝青花山水瓷画的审美风格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