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漂结瓷缘,艺术创新有乐土晚报记者江霞文/图曾几何时,景漂成为各地艺术工作者、艺术家、文化名人大家向往的艺术生活之旅瓷都景德镇正是他们的梦想之城千的陶瓷文化底蕴,代代相传和不断发展的制瓷技艺,包容开放的艺术创作环境,让景漂成为必然的现代文化符号景漂不是兴之所至,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艺术新旅,至少对于著名书法家、作家、诗人于秀溪来说是郑重和具有转折性的决定3月2日,他来到瓷都晚报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参观这里的创作环境时透露,短短半时间,他便恋上了景德镇,迷上这里的艺术创作生活,爱上了书墨与陶瓷艺术的亲密交融扎根于斯,创新于斯于秀溪说,他要做这个质朴、真诚犹如家乡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正式成员,满怀激情地在瓷上妙书文章当天,他现场挥毫为瓷都晚报社写下青花国语四个大字京城南下为景漂燕赵后人于秀溪久居北京,自幼习书,爱好文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出过小说和诗集,书法了得,系人民美术出版原《连环画报》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握笔60余载,他对文字和笔墨的掌控已达到玩的境界,对书法极重造势,注意书法造型的优美与气韵的贯通,把书法艺术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做到高度统一在北京过了太久的优渥生活,高楼商街让他的艺术生命窒息,生活中缺了艺术创作激情,他需要调整、突破和改变这对于一个过七旬的人而言,是个大胆的想法。
早,于秀溪曾数次来过景德镇,对神秘的陶瓷文化有着崇敬的心理,偶有探知陶瓷奥秘之心也在临门入而时打了怯场,幸得朋友们的支持和指路,他决定成为一名景漂,并于仲夏之际,来景开启全新的陶瓷书法之旅景德镇朴实的城市风貌,没有首都的繁华喧嚣,让于秀溪那种文人的心得到了久违的平静,创作灵感、思绪越发清晰,很快他在老鸦滩落脚潜心陶瓷书法创作得悟瓷性众人助纸上玩字得心应手的于秀溪,在瓷上挥毫才发现瓷器与纸张是多么不同纸软瓷硬,他得重新适应全新的书法形式瓷器、釉料等对于陶瓷行业的门外汉而言,要尽快进入陶瓷书法创作状态,必须掌握瓷性,于秀溪如是说景德镇不愧为瓷都,有着肥沃的陶瓷创作土壤,从原料、工艺到技术、服务,随时可以获得资源,这在北京798艺术区,乃至其他产瓷区是无法实现的在他进行创作的老雅滩,就可以提供瓷板创作的一条龙服务,不熟悉釉料特征,能得到他人的指点和帮助,创作的初成品请人品点,也能得到实用的改进意见景德镇的创作环境很舒适,人们很亲切,这里就像是家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看我创作也是以欣赏的眼光,而非以挑剔的眼光正是有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和创作环境,于秀溪不足一个月就找到瓷性,获得瓷上创作的乐趣大热天里,他可以在没有空调的工作室从下午2点创作到晚上八九点得益于大环境的感染和自身的感悟,他在短短3天时间里创作出两副陶瓷书法作品送至瓷博会现场拍卖其中一副五言绝句作品以8万元的成交价被人拍走,这令他甚感鼓舞艺术创新定此都以前在纸上创作是一个人的成果,自在在陶瓷上进行创作后,才发现下笔、上釉、烧制,第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去关注,到最终烧制出完美的成品,凝聚了很多人的努力、真诚、专注、敬业。
于秀溪说,他在纸上创作很有自信,在瓷上创作需要经过0℃到1360℃考验,可不敢夸口了感谢瓷都给了我这么好的创作环境自从8月来景后,他就一直潜心在这里进行创作和创新摸索china,昌南,景德镇这座古老的城市,千瓷艺相传,陶瓷历史文化久远,不仅为国争得美誉,更为陶瓷文化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于秀溪认为景德镇之所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景漂族,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系,同时与它的自然、人文、艺术环境接地气有重大关系景德镇是个有思想有创意的,能让人静下来的艺术之都。
这个陶瓷艺术的朝圣地,将来会吸引更多的景漂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陶瓷人才,这就注定将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创新孕育于此景漂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对艺术的认同和不懈追求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