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鸿是典型的江南人,清秀俊朗、温文儒雅,自幼深受景德镇地域文化的熏陶,痴迷于中国书画及陶瓷绘画艺术殿堂他眷恋奇山秀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寄情笔墨,创作了一幅幅墨彩传情的花鸟画二十世纪人类心灵历经破碎、彷徨之后,一种向本色回归、向传统回归,返璞归真的趋势已势不可挡对中国近代、现代陶瓷艺术而言,传统在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意识冲击之下,已被逐渐瓦解、甚至面目全非作为生长在20、21世纪交替的陶瓷艺术家,刘嘉鸿对此有着自己深刻而独特的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传统并不曾真正的领略和掌握其实真正的创新是根植在传统之上的,越是传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距离传统不是太近,而是太远……应该说,中国传统精神是儒雅高贵的,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为了失落的传统文化、向古典致意,向民族文化靠拢,刘嘉鸿远赴天津拜中国画恽派(恽南田)花鸟画第十一代传人、著名国画家谢懿祚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画没骨画法,成为谢懿祚先生唯一弟子恽南田(1633-1690)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南田是他的号江苏武进上店人,他一生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
少时从伯父学画,青少时期参加过抗清义军,家破人亡,当过俘虏,又被浙闽总督收为义子,曾在灵隐寺为僧,返里后卖画为生恽南田承北宋徐崇嗣没骨画法,将没骨花鸟画转变为工整妍丽的形式,使这种没骨花鸟一跃成为花鸟画的正宗恽派没骨画既带有北宋没骨画的富丽工整,又带有元明时期的写意性这种没骨画法工整而不刻板,色彩浓重却妍雅,给没骨花鸟画赋予了文人画的气质近现代知名画家任伯、吴昌硕、刘海粟等都临摹学习过他的画刘嘉鸿创作的画,始终根植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恽南田的没骨花鸟画受其生活经历影响,他的画虽笔法透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但给人以冷淡幽隽、寂寞荒凉之感而刘嘉鸿的画却笔法灵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与近哲先师同而又不同,是刘嘉鸿一直谨慎把握"传统"与"创新"的尺度和标准,他的创作所表达的传承,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摹仿和延续,而是一种文化精髓的发展和艺术创作上的出新其后,刘嘉鸿有幸和景德镇没骨画陶瓷艺术家何叔水结识,再次拜其门下学习陶瓷绘画。
何叔水先生是当今陶瓷界花鸟画大师,他的画风严谨,传统瓷画功底深厚他对这位关门弟子也厚爱有加、悉心指教。
至此,刘嘉鸿在陶瓷花鸟画创作方面如虎添翼他将中国画与陶瓷绘画有机结合、强调内在意蕴,将国画的气韵与格调融入瓷画创作中,中国没骨画的精妙笔墨在陶瓷艺术载体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嘉鸿的瓷画构图精致巧妙,笔墨苍润、色彩艳丽雅致叶、花、枝、鸟,浓淡交织,疏密适宜观其瓷画似有缕缕清香扑面而来,瞬时把人心灵淘洗得明净澄澈他笔下的牡丹,深得何大师的真传,花朵硕大、花瓣重重叠叠,互相映衬;色彩瑰丽夺目、色色相融;他画的荷花茎高且直,独傲不俗、亭亭玉立在万绿丛中,风姿卓绝且仪态万方……画面上的小鸟灵动活泼、形神兼备,观之让人沉入鸟语花香的幻境之中,韵味无穷,而又言犹未尽刘嘉鸿在对现代陶瓷艺术追求创新及艺术个性解放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比较中,深深地感到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和意义他坚持传统文人精神,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宠辱不惊、胸襟旷达、心地澄明他不为当今崇尚功利的风气所动,不阿世俗,苦心孤诣地创造自己的花鸟瓷画风格这一精神气度,正符合晋代文论家陆机在论及艺术家进入创作状态时,提出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理论“没骨画花鸟”在刘嘉鸿的笔下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发展大千世界,花鸟树木的生命脉络印刻于这千不变的瓷胎之上,其实就是一首首灵动的生命乐章的奏响,见花有声,听鸟有情。
“没骨花鸟”,在这漫漫的瓷艺长卷当中,描绘得愈渐清晰,愈渐深刻……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