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茂军:《传统陶瓷只是进入平坦期》
Home|王怀俊青花釉里红“西双版纳小景”瓶RMB60,000-80,000|黄茂军:《传统陶瓷只是进入平坦期》

传统陶瓷进入冰河期系列报道:​黄茂军:《传统陶瓷只是进入平坦期》​四前,黄茂军来景德镇出差,我和这位老领导聚餐,提出想去外地深造的想法,黄总没有直接接话,而是叼着带烟嘴的香烟,看着玻璃外的街道说:它会发展起来的言下之意明了:景德镇的发展空间很大​事实证明,这儿确实发展地不错啊几天前又遇到他,他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有些外地人说这里发展的糟糕,我觉得挺好,它本来就是一个自由生长的城市​黄茂军不是景德镇人的一个黄昏他进入景德镇,开始打量这座城市,第一感觉不太好,他用了混乱和破旧来形容次日上午逛了一圈陶瓷市场后,印象瞬间反转:这座城市不凡的是它的市民能在人间制造天堂的器物。

​作为一个浸淫媒体多的资深媒体人,他说话一向直接、辛辣、干脆、理性,但具象到陶瓷器物时,帽檐下的那张脸竟然会甜腻起来:美到让我心醉!据说这种被惊艳的瞬间感觉,现在仍然高频率地发生​我绝对不同意说因为一项特殊政策,景德镇的传统陶瓷就进入了冰河时代!它只是处于平坦期。

如果说销售确实受到影响,那就说明了很多人恰恰是喜欢传统陶瓷他强调,传统陶瓷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活体​黄茂军很早就喜欢看《西厢记》,尤爱其中的插画他之所以喜欢这么传统的东西,是受集体记忆影响,他认为父母一辈喜欢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影响到下一代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吃的菜,哪怕远在异乡或已为暮,记忆里的那道美味依然生动那道菜真的那么独特吗?未必它其实就是一种记忆,一种乡愁罢了​这就是代际传播,传统的东西会一直绵延下来所以,景德镇不会死​几前,他在北京与一帮《锦绣》杂志的同事探讨选题瓷城,筛选采访目标,佛山、醴陵、德化皆因不同理由被否定,说到景德镇时,大家竟然精神一震一致通过!​为什么是景德镇?我问道​因为景德镇很中国,其他几个地方只是在国内比较有名,但在国际上认知度不高景德镇不同,它有国际范儿!黄茂军肯定地说道​不过,在他看来,景德镇人有与生俱来的不自信,一脉相承了赣文化中的妄自菲薄,徘徊在自卑与自大之间,画了一个瓶子,别人说好就觉得好,别人说不好就觉得不好,内心不坚定,总觉得自己土,一个缠枝莲画了几千,到了外面的世界,就觉得外面什么都洋气但它们恰恰是很中国的东西,比如青花梅瓶,这就是中国的logo!​而这种自怨自艾,不但会摧毁景德镇的精神高地,而且会留下真的是不行的萎靡形象​从开始,黄茂军一边在陶瓷行业探头探脑,一边奔走在神州大地上撰写其他稿件,每次走到有手工创作或有陶瓷空间的地方,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景德镇两相对照比如说陶都和瓷都,宜兴紫砂那么有名,但实际生产地就是在宜兴的丁蜀镇,非常小的地方景德镇不同,是整座城市都在生产,以前浮梁没有人做瓷器,现在连浮梁都有了,到处是窑、作坊、厂房。

​但是他话锋一转,宜兴人会说自己生产的是垃圾吗?只有景德镇人会指着国贸里的东西说是垃圾这是垃圾吗?肯定不是在其他地方,这就是宝贝!黄茂军肯定地说​黄茂军不止一位朋友向走南闯北的他咨询旅游地点时,他都向对方极力推荐景德镇,对方都摆摆手说:那儿不是完蛋了吗?有什么好去看的,可真正到了景德镇后,他们又都不想走了,精美的瓷器像磁铁一样,勾住了他们的心​观察陶瓷行业,他的观点一直没变,还是他第一次进入景德镇时的那句话。

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个非常普通的内陆城市,但只要在它的地面待够12个小时,你就能明白这座城市不凡的是它的市民能在人间制造天堂的器物​​​​(黄茂军,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

曾供职于《经济观察报》、《中华工商时报》、《锦绣》杂志社等国内知名媒体。

曾担任《瓷都晚报》主编,在景德镇生活多,走过一些路,去过一些地方,经历过一些事,遇到过一些人)​

更多市场故事

市场故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市场故事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