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的浅绛彩瓷
Home|国绘画视觉教育资源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逸的浅绛彩瓷

古瓷中的彩绘瓷有许多名号,五彩、三彩是以使用彩料的多与少来称呼,硬彩、软彩是以彩料的质感来分别,而“浅绛彩”则是以绘瓷的彩料颜色来定名,浅绛就是淡赭色关于“浅绛彩”一名,以笔者之陋尚未见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瓷书录载中,已知最早著述此名的是景德镇陶瓷馆在l编纂的《瓷都陶瓷艺术家》一书,书中《老当益壮的名画家王大凡》一文说到王“早期作浅绛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知道,水墨五彩和我们所说的浅绛彩瓷应该是同一个瓷品但认为这个瓷种只是在光绪间才出现的看法,从前述中已知是不确的可能因为水墨五彩的制作在光绪间出现了一个繁盛期,因而就导致有这种观点也不奇怪在一些浅降彩技法比较明显的作品中出现的干支纪让我们有一些想法,如“乙酉”,不单是光绪十一也是道光五”这位汪棣的有关资料来自其儿媳刘树清和景德镇市政协所编的《文史资料》第一辑,前一位汪棣是出自黟县县志,都应该是无误的。

因此,汪棣一名实有二人,他们籍贯不同、开始从事绘瓷的时间不同、使用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不同那么,汪友棠和这两位汪棣有什么关联呢?汪友棠在辛丑即l(光绪二十七)时,曾画有一件浅绛彩的人物纹笔筒如果这位汪友棠就是汪晓棠的话,那么这一,他才l6岁,与画作功夫明显不称,虽知汪晓棠是在光绪、宣统之际才自学彩瓷的,按数算,时他应该还未学彩瓷,即便是学了,也绝对达不到这个水准;四后的,汪友棠的一件山水纹瓶,更能见其艺术水平汪晓棠的作品善画仕女,常落印章款“晓棠”二字,而汪友棠的作品则不见此现象因此,我认为汪友棠与汪晓棠亦即江西婺源县的汪棣并非一人汪友棠和安徽黟县的汪棣是否是同一人?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可寻,姑且存疑此外,我还见过一件很好的浅绛彩人物纹盖盅,器底是红彩印章款“同治制”,乍看之下令人有点高兴,因为有同治款的东西不多见,但转而看器壁上,作者署了名“余筱秋”和干支“甲辰”,一查表,才知道是光绪三十()的作品,两者相差以上器底的款是直现的,如不细查对,也就出了错绘者的干支纪是不会错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可能白瓷胎是制于同治时期,二是光绪时的商家为迎合时尚所好而作通观之下,我认为以后者的原因居多浅绛彩瓷的器型很丰富,有螭耳扁瓶和大瓶、象鼻耳鹿头尊、铺首大瓶和方瓶、出戟菱形瓶、圆形方形海棠形的瓷板、花盆、鱼浅、笔筒、圆的和方的帽筒、碗、盖碗、围碗、盖盅、温酒器、茶托、面盆、壶等,这都是些陈设瓷和日用瓷,可是却不曾见有盘碟类,可能是因为浅绛彩这种装饰手法与盘碟类的功能不谐调的关系浅绛彩瓷流行了半个多世纪,它不像五彩、粉彩瓷那样向来为人们盛赞不衰,但它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这个时代,中国陶瓷已从世界霸主之颠跌落,在多种桎梏中挣扎求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改变着人们等级森严的传统观念,艺画者不再以当幕僚门客为尚,流寓他乡鬻画为生者日多,入于瓷道的亦不乏其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开了一代瓷艺新风;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绘瓷新技法新材料层出不穷,引发着新的审美情趣陶瓷是昭示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社会的发展往往会使某些曾经辉煌的事物走向衰退甚至消亡,是进步还是代价,这就要视乎具体而言但只要这个事物还存在,闪光点就时会出现我们玩赏浅绛彩瓷,正是源于其艺术魅力火炼而成的水墨五彩瓷画较之画于纸绢上的设色水墨画另有异趣悬挂或者是嵌镶的瓷板上是一幅展开的水墨画,而圆器和琢器上的则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浅绛彩瓷的绘制者往往都是工画、善书、能诗的,他们就有一定的绘画素养,再加上能借鉴名家手法,画工自然更佳张子英的《大富贵亦寿考图》瓷板上写着“法倪高士笔”,这位倪高士就是倪田(1855-),据载,倪“初学于王小某,人物、仕女及古佛像取境高逸,尤善画马光绪中行商到沪,爱任颐画,遂弃其业而参用任法水墨巨石,设色花卉,腴润遒劲,擅胜于时……今之学任颐者皆倪田别派”,张子英画的确有倪派风格;再有程次笠在光绪三十四所绘方瓶上的一幅山石雄鸡图,其构图手法也和张熊(子祥)(1803-)的相类;美人出行图上的水点桃花法(高心田作于己亥即,关于瓷绘上的水点桃花法,近人多说是由珠山八友之一的刘雨岑在民国初所创,看来值得商榷)在任伯作于光绪丙戌()的花鸟画上不是可以看到其影吗?所以说,看浅绛彩瓷画无异于欣赏晚清时期众多绘画名家的画作当然,那些徒写着“仿云林笔法、仿新罗山人笔、拟八大山人法、仿宋人、元人法”而画工草草的固不在此例如此看来,画浅绛彩瓷的艺人不单要画好写好,还要熟谙制色、烘烧之道,才可以心、手相善,烧制出雅致的作品来由于他们是支接在瓷器上进行绘画创作,表现出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文人派”的画意和笔墨情趣,这种有别于景德镇传统“红店”制作技法的彩瓷,在当时已被目为“新派艺术”,其作者们也因而被冠以“美术家”之名,这些新派艺术家“是景德镇近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这种流风其实何止披泽景德镇,在湖南醴陵姜湾开设的“湖南瓷业公司”里的彩瓷艺人,就“多是湖南地区热爱工艺的书画名流”,如张晓耕、彭筱琴等人,他们以及在瓷业学堂速成班毕业的优秀学员“对于醴陵细瓷的发展和釉下五彩的创造作出了贡献”以后在粤东一些瓷厂的产品中,依然可见其余绪浅绛彩瓷由于要表现水墨画的效果,在色料的调配和绘画技法上就有它的特点,在彩料中都先要加进铅粉,然后以之立接在瓷胎上绘画,描出的墨线和敷就的色彩都浅薄而带涩因此时间一长色层就会蚀落,尤其是人物面目更是漫漶不清;由于晚清瓷业生产水平下降,白瓷胎的釉面经常有“浪荡”现象,往往也就影响了绘画效果;又因为不用盖上一层雪白,画面不光滑,也就容易藏纳污垢,此时它就变得不讨人喜欢了这个不妨说是致命的缺点,决定了浅绛彩瓷不能像五彩、粉彩瓷那样长久延续下去的命运,但历史还是给了它一个公允的赞誉最近,广州一个民间收藏者团体正在策划组织浅绛彩瓷的专题展览,可见它的艺术魅力仍在

更多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珠山八友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