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弄记忆即将消失的老“瓷器街”
Home|传承人系列报道——挛窑老者的昔与今|老弄记忆即将消失的老“瓷器街”

景德镇这个江南小镇,自古以来便以精美绝伦的瓷器而著称一件件凝结了工人汗水的瓷器经过包装后,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买走船工们将一条条载满陶瓷的木船扬帆起航,经昌江河驶向远方明人缪宗周的诗句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便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繁忙场景瓷器街,在以前就是一条以出售陶瓷而闻名的街道作为一个重要的陶瓷集散地,景德镇许多精美的陶瓷就是从瓷器街的一间间商铺里走出景德镇、走向外地的现在的居民区在景德镇的历史上,位于麻石下弄的一条南北走向、与昌江河平行的街市便是销售陶瓷的瓷器街与其它里弄有所不同的是,现在这条弄的两边已经被几栋楼房所代替弄口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菜市场,许多市民正在菜摊前挑选自己喜爱的菜我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才在一栋老房屋的墙上看到了瓷器街的弄牌这条弄堂不长,弄的深处还有一些老建筑。

一些新建起的房屋夹杂于其中一位老人正坐在自家门前,我便与这位老人聊了起来这位名叫徐凤兰的老人告诉我,她是搬到这里的,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很多据老人回忆,她刚搬过来的时候,这条弄里卖瓷器的商户已经很少了。

许多在此卖瓷器的人大多转行,加入了红旗、红星等合作社,开始了工人的生活据了解,当时瓷器街上还有一家餐馆,南来北往的客商买瓷器累了可以停下来在这里吃饭休息。

以前那种顾客熙熙攘攘、陶瓷商铺红红火火的场面已经看不到了。

那时家家户户都是清一色的拆卸式木板门,开业时需要把门板一块块卸掉,关门时又要一块块地装上现在这条弄里的住户们,大多已把这种门换成了普通门昔日的繁华场面据《景德镇市地名志》记载,这条瓷器街南至何家洼北侧,北至麻石下弄南侧。

长100米、宽4.5米据《景德镇陶录》记载:瓷器街颇宽广,约长二三百武,街两旁瓷店张列,无器不有清朝此街是瓷器零售街市,两侧设有瓷器店,因品种齐全,花色各异,享有盛名,故得名瓷器街配合瓷器交易还设饮食等各种店铺当店铺日夜经营,十分热闹直到建国后瓷店进入合作社、公私合营大厂、大店,此街才成为纯居民区这里的住户对于这条街的历史也了解得不多,我也只能从有关资料中还原这条街当时的一些面貌据记载,这条瓷器街是当景德镇陶瓷产品集中出售的街市,也是陶瓷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一些大瓷行都集中在此徽州会馆、南昌会馆、苏湖会馆、临江会馆也都分布在附近外地来景德镇的客商都要通过瓷行老板引见,与瓷商或红店(专门绘画瓷器的店铺)接洽,才能做成买卖即使熟悉情况的客商直接向货主购货,也需经瓷行过手,才能包装起运,瓷器街也因此名声远扬清代的瓷器街,为一色青石板铺砌,房屋飞檐翘角,店面宽敞,光线充足,便于挑选瓷器瓷器街的故事在徐凤兰老人的记忆里,上世纪瓷器街的那场大火让她至今印象深刻那场火好大哦,当时灭火时流到地上的水都发烫由于时间隔得太久的缘故,老人已经记不清那场火的具体份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那场火烧得特别大,把瓷器街临麻石弄两边的房屋都烧着了,消防队员花了好长时间才扑灭了这场大火要不是街上还有一条横弄将她家与前面的房屋分开的话,估计她家的房子也会被大火烧掉的,人们在被火烧掉的地方建起了高层住宅楼《景德镇地名景观故事集》里记载了这样的一个传说一次乾隆皇帝外出游玩,途经景德镇时,慕名到瓷器街来看看结果转了一圈之后,发现此处的瓷器颇为精美,便找个地方喝茶歇脚,准备好好欣赏一番此时,正巧一个瓷工也来喝茶于是,乾隆便和对方攀谈起来在交谈中乾隆告诉这位瓷工,景德镇的瓷器确实名不虚传,只是还有些美中不足,就是太呆板,不会动事后,瓷工从别人口中得知,当天和他交谈的是乾隆皇帝打这次碰面以后,这位瓷工就特别留意瓷器的制作工艺,想方设法要让瓷器动起来一次,他在元宵节看花灯时,无意被旋转的花灯所触动,引发了他的灵感不久,他便做了两个套装的瓷瓶,外层雕得玲珑剔透,有各色图案纹样镂空的孔窗,内层瓷瓶上描绘了山水人物图案,再在内层瓶底安上一根可转动的轴心,只须轻轻吹口气,内层花瓶便轻轻转动起来他把此瓶称之为转心瓶。

后来,他托人将转心瓶送给了乾隆,乾隆大喜,对此瓶赞赏有加,并奖励了这个瓷工这条街上曾经有过人来人往购瓷的繁荣场面,也经历了世事的变迁只有弄里那些为数不多的古老的板壁屋依旧挺立,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向经过这里的人们讲述这条街以前的故事

更多陶瓷历史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