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景德镇的瓷业生产有三十六行,有的是瓷业生产本身的分工,有的是属于间接服务于瓷业生产的行当天地悠悠,岁月匆匆,随着陶瓷生产的迅猛发展,陶瓷工业不断提高改进,不少行业(行当)逐渐消失如今,除有文字记载在册外,在不少老人的记忆中,也可能是模糊的残缺碎片。
下面所记述的仅是迄今不存在的许多行业(行当)的几个而已槎窑,它起源早于柴窑。
何谓槎,即山上灌木、狼蒺、树枝、松桠、茅草等燃源槎窑以烧灰可器等粗瓷为主厂房建造和柴窑结构大体相同,只是面积小很多,让人好奇的是,槎窑外墙上,每相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高约5尺、宽约4尺、深约1尺的窟窿,窟窿内填充着大渣砣渣砣由匣片、瓷片、窑渣粘连一起,这自然是窑厂.倒窑.的产物槎窑外墙为何有如此模样?对此老窑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省窑砖,有的说是为体现槎窑的特色也有人看到,临近河边有的柴窑其外墙也是如此,老窑工解释说,这些柴窑原来就是槎窑,而后改造成柴窑,外墙仍保持原来面貌早的槎窑主要分布在登科下弄、朱弄里下弄、小路园一带槎窑在上世纪代初,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瓷篮业,瓷篮包括瓷器篮和装坯篮瓷篮制作地集中在黄家洲、富强下弄瓷器篮为挑运瓷器使用瓷篮用8分宽的二黄篾编成,何谓二黄篾,即竹子中间的篾片竹子表皮称青皮篾,底层称屎黄蔑,派不上大用场瓷器篮约高1尺5寸,直径1尺8寸,瓷器篮底部装上5根硬篾为档,为的是牢固瓷器篮用途很广,开窑出瓷要用,搬运瓷器要用,数千户家庭从事瓷器贴花也大量需要在上世纪六七十代前,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挑瓷器篮的人们准确地说,这.挑.应为.抬.因为瓷器篮太大,独身一人挑行走不便,只能是两人抬装坯篮,专门用于挑匣钵,这匣钵内装的是瓷器装坯篮高5寸,直径1尺6寸,用5分宽的黄篾编成,装坯篮是挑坯工专司,当然也有人家用来挑其它物件随着陶瓷装具的改革,瓷器篮和装坯篮也早就失去作用,如今,不论是陶瓷厂家还是个人,再也难见到瓷器篮和装坯篮。
瓷灯盏,高约8寸,形似长柄蘑菇。
用来照明的瓷灯盏,其燃源主要是煤油,内放1至3根灯草,灯草越多光线越亮,但耗油,点多少根灯草,那是因人因事以及各家的经济条件而论到上世纪三四十代,全镇也仅有极少数官宦、富绅、大商号以及政府机关有电灯照明,那还要在晚上并限时使用,其重要原因是电力极为短缺不足。
寻常百姓家,都是用瓷灯盏照明,其时代久远漫长有首传唱百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咕噜咕噜滚下来.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代创作出来的本地生产的瓷灯盏有两种,一种是厚沿,一种是薄沿。
制作厚沿灯盏的有三家,位于千佛楼。
制作薄沿灯盏的有四家,位于塘傍堧一带厚沿灯盏质地粗糙,一般内销,薄沿灯盏质地较好,一般外销到全国很多省市瓷灯盏在不少百姓家中,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代瓷壶提环,即穿瓷器茶壶两耳的铜丝条,便于手提旧时,你如来到五间头下弄或再胜下弄,总会听到清脆而又单调的叮当声,乍一听,还以为是铁匠铺其实不然,那是几家专门制作铜提环的家庭小作坊,这铜提环专为瓷壶配用铜提环有熟铜、生铜之分熟铜提环灿亮耐用,但价格偏高,生铜提环黯淡易折,但价格便宜熟铜提环制作工序较为复杂,制作人将收集的废铜放置陶钵内,超高温化成铜水,然后浇在特制的铁板上,在约2厘米宽的铜条上,用钉锤不断敲打成器而生铜提环,制作相对简单,倒模翻砂而成铜提环一般不在市面出售,由制作者根据瓷行的安排和要求,来到瓷行批量安装熟铜或生铜提环熟铜提环,穿进瓷壶两耳眼,用钢丝钳夹紧两旁朝上弯曲即成而生铜提环两端留有绞丝部位,提环穿进瓷壶两耳眼后,再用螺丝帽旋紧熟铜提环和生铜提环,消费者以及瓷商各有选择和喜爱解放后,制作瓷壶铜提环的业主并入小五金厂今天,瓷器茶壶上再也看不到铜提环,它早已被其它金属或其它材料所代替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