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永资讯本文刊载于《瓷器》:当清风会唱歌的时候,你是否听说过古代瓷工用生命书写的那些与瓷器有关的传说呢?无论是为烧造龙缸而纵身跳入窑火中的“风火仙师”童宾,还是爬上山顶寻找最好料石而献出生命的廖青花,抑或是用自己的生命抗议督窑官以身祭窑的翠兰他们为瓷器献身的精神,代表着景德镇千陶瓷文化的精髓,值得一代又一代瓷工传承和敬仰c本刊记者青娈童宾一跃为龙缸龙缸是古代景德镇陶工为宫廷专门烧制的名瓷它因缸壁上绘有云龙纹而得名现存于龙珠阁——景德镇官窑遗址博物馆陈列大厅的正统青花云龙纹大缸,足以说明这一点明代初,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时就开始用大龙缸窑专烧龙缸,据《景德镇陶录》“龙缸窑”记载,“窑制前宽六尺,后如前,饶五寸,入身六尺,顶圆”,因此每窑只能烧一至两口大缸当时位于御窑厂署东的龙缸弄相传成为明末御窑厂搭烧龙缸之处有资料记载,烧造龙缸耗费极大,而且难于烧成功明隆庆间,宫廷要求“底阔肚凸”形状的龙缸,都因烧得坠裂或“五彩缸样重过火,色多系惊碎”,都御史不得不请求朝廷减少龙缸规定烧造的数量一口缸要迫使陶工们洒尽血汗竭力而为历史上,被后人尊称为“风火神”(也称“风火仙师”)的窑工童宾就因烧造龙缸而献出生命据史料记载,童宾又名广利,是里村童街人,生前是技术高超的烧窑瓷工,他家世代以制瓷为业童宾自幼聪明好学,从十二三岁起,就能独自烧窑看火。
由于父亲去世早,童宾过早地支撑起门户,继承父业烧窑由于他技术熟练,为人正直,肯帮助人,即使自己勒紧裤带,也要尽力帮助穷苦的瓷工们,深得爱戴明万历间,皇帝朱翊钧为了给自己将来殉葬作准备,于,派他的心腹太监潘相来到景德镇,督造大龙缸,以此作为今后棺梓前的长明灯潘相身带皇帝的圣旨,领了一大批官兵,前呼后拥地来到景德镇一到镇上,他就将全镇的制瓷高手召集起来,当场宣读了圣旨,大意是:这次皇上指定要烧造的龙缸,口径要三尺,缸厚要三寸,缸高要二尺八,瓷胎要“万里无云”这“万里无云”是制瓷行业的一句术语,意思是造出来的瓷器上不能有一丁点瑕疵最后,潘相还穷凶极恶地说:“如若在限期内烧造不出大龙缸,所有参加烧造的瓷工都得问斩”瓷工们听说要造的龙缸体积如此之大,质量要求如此之高,一个个面露难色但是,谁敢违抗圣旨呢?无奈之下,瓷工们只好冒着风险答应试烧,童宾被大家推举为这次烧造大龙缸的领头人在童宾的带领下,瓷工们开始了试烧可是,烧了一窑又一窑,都没有烧出一只达到标准的龙缸眼看限期就要到了,大家心急如焚这一天,瓷工们再次试烧龙缸如果这一次烧不出“万里无云”的龙缸,大家就要大祸临头了烧着,烧着,突然窑中传出一声声巨响,只见窑中的烈焰像一条凶猛的火龙,张牙舞爪地朝龙缸扑去。
眼看这次希望又要成为泡影了,童宾凭着自己的经验,马上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自己跳进窑去与烈焰一斗,才有可能保住龙缸不致倒塌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地“扑通”一声跳入窑中顿时,一股混浊的火光从窑门中冲出……瓷工们一个个大声呼喊着童宾的名字,但嗓门喊哑了,也未听见童宾的回声不过,让人奇怪的是,瓷工开窑一看,龙缸竟神话般地烧成功了!只见这龙缸晶莹洁白,玉泽生辉,确是“万里无云”画在瓷缸上的那条青龙,睁着血红血红的眼睛大伙儿见状,人人落泪,个个悲愤,都说这只龙缸就是童宾师傅的身躯,那血红血红的青龙眼睛,就是童宾的鲜血凝结而成的龙缸烧成了,瓷工们得救了,可是童宾却永远离开了人间为了纪念童宾,瓷工们把童宾的骨灰安葬在镇里的凤凰山上,为他建了一个庙,塑了雕像,奉为“风火神”青花舍身化青花鸿永资讯本文刊载于《瓷器》: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
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各色各样式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拼命朝山顶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之风格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之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翠兰一怒祭祭红鸿永资讯本文刊载于《瓷器》:相传明朝宣德间,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诏令设在景德镇的督窑官加紧烧制但是,窑工们多次试验,就是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祭器来督窑的太监每日督促、鞭打窑工,并且把一部分人关进监狱,声称再烧不出皇帝催要的红釉瓷器,就要杀人了一位老窑工的女儿翠兰,听到消息非常担心,跑到了御窑厂,发现她的父亲也被督窑官投入了大牢悲愤的翠兰纵身跳入了熊熊的窑火当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议督窑官的暴行。
两天后,当窑工们打开翠兰焚身的窑炉时,惊奇地发现,烧成的陶坯呈现出鲜血一样的红色红色的祭器烧成了,人们说这是翠兰的血染红了陶坯,于是就把这种红色的陶瓷,称为祭红为了纪念以身祭窑的翠兰,窑工们后来在封窑门时,用砖砌成少女的形象,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从那以后,历代皇帝都曾不惜财力烧制祭红,但是这种殷红色的瓷器,如同神话中的宝物一样,非常难得。
这就是被蒙上了神秘色彩的祭红在景德镇陶瓷馆的近万件藏品中,祭红只有九件半,其中一件明代宣德间的祭红,收藏时只剩下了残缺的一半陶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不同成分的釉料在不同温度、不同烧成气氛中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颜色,火改变了陶坯的化学成分,火把泥土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宝石景德镇人创造了祭红、郎红等彩色陶瓷,也创造出陶瓷的神话现在,景德镇人依然延续着500多古老的技艺,也延续着土火相融的传奇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
其他周边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