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笔含墨在宣纸或绢上等书写的一种艺术陶瓷书法是以陶瓷为载体,是以笔含高温颜料在陶瓷上书写并经高温(约760-800摄氏度)窑变后而体现的一种艺术气韵虽是书法的一种艺术要求,但陶瓷书法气韵的取得全靠技法的处理。
“先言笔法,再论料气(墨气),更讲险奇与稳定,气韵不可说,三者得则气韵生矣。
”要达到艺术效果,还须熟练掌握油料性能。
陶瓷书法与书法同样以用笔为上,而结字须亦用工,盖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学书须玩味书法古意,悉知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中国书法是与文字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远在六七千的仰韶文化、四五千的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都可看到当时陶器上有几何线条构成的刻划符号,含有陶瓷书法艺术某些因素和一些绘画因素像在陶文上刻划的太阳,表现早晨,就是现在的“旦”字,秦兵马俑身上刻有似篆、似草、似隶的工匠的姓名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发展阶段,陶文内容渐多,种类齐全,并注意字迹的规范性与艺术性,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典范的过程到了唐代,楷书、草书(章草、大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多以名人诗句配在不同的器物造型上,字迹酣畅淋漓,圆润道劲,给人一种纯真、自然的美感。
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至元、明、清时期,多种字体便以不同的形式广泛地书写在陶瓷上,有的以整篇文章书写,如《出师表》、《藤王阁序》、《赤壁赋》、《兰亭序》等,这足以说明陶瓷书法的盛行圆园世纪远园代,已有不少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在陶瓷上书法表现越来越多样化书法与陶瓷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都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两者都是造型艺术,书写者将自己的精神意蕴,审美趣味以流动的线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汉代的杨雄在《法言》中说院“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道明院“写字者,写志也”。
“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见书如见人也”陶瓷书法多是随同器型装饰上的需要而自然变化,并不拘泥于行列的整齐,字体大小也不规矩一致,如此反而使人感到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若在整件器形(或箭筒,或各种异形瓷板)上书写历代文人才子的佳作名篇《出师表》《洛神赋》等更易体现作品的艺术性不到历史的造纸术的发明,宣纸已成为书法的主要载体,但宣纸上的书法艺术作品若长期悬挂欣赏,易泛黄老化、被虫蛀而用陶瓷作为书法载体,因陶瓷质地坚硬,且能耐腐蚀、能抗紫外线,永不老化书家可以各种方式发挥于陶瓷上,如用笔书写、瓷刻、堆书等陶瓷书法作品可雅俗共赏,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且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商品价值,这也是近来陶瓷书法作品得到收藏家喜爱的原因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