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御用工艺品的制作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最后一个繁荣阶段景德镇御窑厂瓷器制作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陶瓷史上的最高水平,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瓷质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新奇,色彩之绚丽,可谓登峰造极正如《陶雅》中评价:“倡条冶叶,不乏奇丽之观”《饮流斋说瓷》中也说:“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乎鬼斧神工”当时凡是日常生活中所用器物,均可用瓷器来仿效或取而代之,清人朱琰在《陶说》中曾作过全面概括,他在谈到文房用具时说,瓷器除有“砚屏、墨床、书滴、秘搁、镇纸、司直各适其用”之外,放笔有笔管、涮笔有笔洗,安笔有笔床,架笔用笔格,插笔有笔筒,也一应俱全至于“饭勺、茶匙、筷箸、蜡斗、醋滴、澡盘、灯盏、方枕、圆枕、盆、缸、瓮、钵、盘”等生活用具及斗茶、曹饮、馈食之所需壶、尊、碗、碟为类更繁,难以枚举“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壁治锡、王小溪玛瑙、蒋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乾隆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当时的督陶官唐英有着密切的关系唐英,字俊公,号蜗寄,沈阳汉军正白旗人,生于康熙二十一,高21.8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11.7厘米尊撇口,鼓腹,圈足外侈,肩两侧各堆饰一牺耳,平底,底中心金彩双栏内阳文篆书六字三行“大清乾隆制”款通体仿战国错金银铜器,茶叶末色地上分别用金、银彩绘制图案,以战国铜器上流行的纹样为题材颈部、足上部各有蟠螭纹一周。
腹上部为菱形云雷纹,下层是变形蝉纹铜器的色泽、锈斑及嵌金银工艺,模仿得几可乱真此件牺耳尊曾见于唐英的《陶成图》画卷,是清代制瓷技术取得高度成就的具体反映乾隆古铜彩双螭耳海棠式瓶,高5.5,口径12.3厘米,足径12.3厘米盒圆形,口底相若,盖面平整,上下扣合紧密直壁,平底,下承五长条形足,足内钤刻“大清乾隆制”六字三行篆书印款盒内施松石绿釉,外壁红釉,仿雕漆工艺盖面雕刻山石、亭阁、树木,刀法犀利,线条流畅,纹理清晰,有工笔画的意境仿红雕漆釉碗,高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9厘米敞口,浅弧壁,圈足盘里及足内白釉,外壁仿黑漆描金工艺漆黑莹亮的釉面上,以金彩绘桃纹,桃纹上点缀少许的红彩,好似熟透的鲜桃,令人垂涎欲滴。
此盘造型端庄,制作精细,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一种雍荣华贵之感仿木釉器:仿木纹釉创烧于清雍正间,属于低温釉上彩品种,乾隆时期木纹釉的制作更为广泛,主要是以红、黑两种不同的色釉仿照木材纹理描绘而成,釉面比雍正时有了更多的变化,常与粉彩或其他色釉品种合用,器底部多书六字篆书款,主要品种有碗,盘等仿木纹釉碗,高3.2厘米,口径6x8厘米,足径6.9x8.6厘米盒呈长方,委角形,子母口,平底,底部有四条形委角足,底心金彩书“大清乾隆制”六字篆书款器里为松石绿釉,口部以金彩描绘,外壁为仿石釉,盒盖呈四面委角形,四周饰仿石釉,中间有金彩长方形开光,开光内白釉上以墨彩绘山水图,画面笔法细腻,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此盒将玉石温润、晶莹的质地仿制得惟妙惟肖,达到色彩真切,质感逼真的艺术效果仿石英山子,通高13厘米,口径17.3厘米,足径8.7厘米,盘上堆塑有蟹、石榴、樱桃、红枣、莲子、花生、菱角、荔枝、瓜子等果品,底书“大清乾隆制”六字篆款。
盘内所塑果实形状、颜色与真品无异,皆具有吉祥寓意,如蟹隐喻“一甲”,核桃、荔枝、莲子、菱角寓意“福乐长寿”,花生、石榴、瓜子等则寓意“多子多孙”此盘雕塑技艺精湛,色彩自然,所仿核桃、花生等表皮皱褶塑造得自然逼真,惟妙惟肖,令人叫绝粉彩锦书式金钟笼斗人转颈瓶一件……十九十一月送到”“十九,十一月初四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江西唐英送到洋瓷转旋瓶一件持进”从档案中可知,烧造一件转心瓶需要半之久,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制作转心瓶时首先要把外瓶的底部里心做成凸起的鸡心钮,内瓶的底心做成与之相吻合的内凹鸡心槽,形成可以转动的轴心将外瓶的颈、腹、底座与内瓶各部分别烧好后,把内瓶置于外瓶底部的鸡心钮上,再把外瓶腹部套在内瓶之外,最后用一种特制的粘合剂将颈部相粘边,于是瓶座与瓶身就成为一体了,烧成后内瓶可随外瓶自由旋转外瓶腹部大多做成不同形状的镂空,里瓶绘不同图案,在转动时通过外瓶镂空处,可见里瓶的不同景物,有走马灯般变幻无穷,妙趣横生的效果其炉火纯青的烧造工艺,精美绝伦的镂雕工艺,体现出景德镇工匠师们卓越的智慧和丰富的创造力粉彩镂空云龙纹转心瓶(彩版四,1),高30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9.8厘米瓶呈柳叶形,花瓣口,长颈,颈两侧贴塑金彩夔凤耳,丰肩下敛,下连圆形底座里施松石绿釉,外壁以乾隆时期流行的粉彩轧道装饰,颈部八瓣花形饰蓝地粉彩花卉纹,腹部中间松石绿釉镂空云龙纹,镂雕上下绘粉彩勾莲纹,足部莲瓣纹,底座为黑漆描金,底有描金四字篆书“乾隆制”款此器颈与腹部分为两截,颈部与内瓶相连,可以转动通过腹部镂空处可清晰看见内瓶所绘的红蝠纹。
装饰手法奇巧别致匠心独运仿哥釉粉彩转心瓶(彩版四,4),高24.2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10.3厘米瓶撇口短颈,颈与内瓶相连折肩,方形腹,圈足外撇里施松石绿釉,颈外饰粉彩如意云纹,腹部通体施仿哥釉,四面有对称的镂空如意云,透过镂空处可窥见内瓶纹饰底书青花六字篆书“大清乾隆制”款此器将仿哥釉与粉彩工艺相结合,技艺精湛高超,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黄地青花转心瓶(彩版四,5),高19.8厘米,口径9.2厘米,足径11.3厘米外瓶撇口,束颈,扁圆腹,圈足内瓶口部与外瓶颈部相连,用手转动外瓶颈部,内瓶随之旋转底施松石绿釉,有青花六字三行篆书“大清乾隆制”款外瓶以黄地青花缠枝花为纹饰主体,腹部镂雕上下交错的丁字形装饰,俗称“交泰”交泰瓶,为乾隆八()时的一种新式瓷器,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此瓶是唐英督陶时于乾隆八所烧镂空交泰瓶的制作较一般转心瓶的制作复杂,由于外瓶腹部为上下两截,通过镂空交错的如意头或山字形纹样相套合,故除需要精确的设计、成型、煅烧工艺外,还需要精湛的组装技巧它的制作耗工费时,是宫廷不惜成本标新立异的产物,同时也是乾隆时期高度制瓷水平的结晶蓝地粉彩开光山水转颈瓶(彩版四,2),高24.6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11.9厘米瓶分三截,撇口,短颈,颈两侧饰双耳,硕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通体以粉彩及料彩装饰腹部四面有圆形开光,开光内白釉上绘四季山水图,图上分别写有五言、七言诗句,诗尾钤阴阳文“乾隆宸翰”及“惟妙精进”二方形印章底松石绿釉,上书青花六字三行篆书“大清乾隆制”款此器纹饰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将其放入书案上,可在不同季节欣赏不同的山水画面,别有情趣最能够代表乾隆时期最高制瓷工艺的是故宫收藏的一个被誉为“瓷母”的大瓶(彩版四,3),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瓶洗口,颈部二侧均饰螭耳,肩部有三棱凸起,腹部十二瓣棱形,圈足外撇,底书紫彩篆书“大清乾隆制”款瓶体由四部分组成,颈,肩,腹,底四段分别单独成型,粘接而成,需要较高的成型及粘接技艺瓶身自上而下有纹饰十五层,施彩多样,无一雷同,凡属陶瓷装饰的釉彩几乎无所不备瓶体上的纹样题材基本包含了清代所流行的种种吉祥图案此器型体巨大,釉彩丰富,装饰手法齐全,在清代所有器物中可谓独一无二,充分体现了景德镇瓷器烧制的高超技艺乾隆皇帝对瓷器非常喜爱,有些瓷器的造型、纹饰、品种等都要亲自审定御批,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记事档》中都有记载,如乾隆三、六《清档》中,乾隆皇帝斥责唐英瓷器烧造粗糙,并曾传旨暂停烧造,责讯瓷器远逊雍正瓷器的缘由及烧造经费情况等据清宫造办处档案得知,制器制作成型之前,先要秉承皇帝的旨意,事先做出纸样、木样乃至由纸板做成的立体模型,一些镂空的形体事先要做成蜡样,然后再行试烧器物烧制于否要取决于皇帝的喜好,因此官窑瓷器艺术受到了约束,无论是仿古之器,还是创新之品,就是一些巧夺天工之作,在艺术思想上也过于平庸,姿媚艳俗,唯皇帝爱好是从,无一不循规蹈矩,规知准绳,异恭禁止,不如民间瓷器艺术那样活泼、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饮流斋说瓷》总结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夺天工之至,几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然之致,荡然无存”“故乾隆一朝,为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也”综上所述,乾隆时期,由于皇帝本人崇尚奢华,酷爱各种工艺品,对烧制瓷器亦是刻意求精,可以说乾隆本人的兴趣对御用瓷器的制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此外景德镇御窑厂为迎合皇帝的好尚,百工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致使制瓷工艺趋向新奇繁琐正因如此,乾隆帝对瓷器的喜受,加上督陶官唐英的干练与才能,使景德镇制瓷业在乾隆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时出现的鬼斧神工之器,不仅是当时清代宫廷中的陈设、玩赏物,而且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陶瓷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