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博览陶瓷》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唐宋北方名窑的普遍出现,奠定了基础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为原料,烧制出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即所谓的灰陶约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长石、石英石等成分,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就其烧结性能和坚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由于器表无釉,所以称之为原始素烧瓷在商周时代,又能普遍地制造一种青釉器物这种青釉器,胎色灰白,结构坚密,火候高,硬度大,叩起来能发出铿锵的金属声;特别是器表施有一层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质高温釉,看起来它与一般陶器很不相同,而与瓷器颇多一致处经化学分析,其胎质、釉料、烧成温度、吸水性能及物理性能等各项数据都说明它已具备瓷器的标准条件,是瓷而不是陶因此,这种青釉器就是我国最早的青瓷但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较低,原料的处理和坯泥的练制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炼、陈腐等工艺过程,而且胎料的可塑性较小,造型比较单调,同时胎料中的杂质尚多,胎体颇多裂纹,釉色也不稳定等等,与后期成熟的瓷器比较,带有明显的原始性,所以称之为原始青瓷从战国到西汉,是从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青瓷,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个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与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别经过原始青瓷和早期青瓷的漫长道路,到一千八百前的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器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永嘉等地先后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洛阳的中州路、烧沟、河北安平逯家庄、安徽亳县、湖南益阳、湖北当阳刘家子等东汉晚期墓葬和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更多其中有东汉延熹七()纪墓中所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熹平四()墓内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联罐、水井、熏炉和鬼灶,熹平五()墓中发现的青瓷罐,还有与朱书初平元等纪墓中黑釉瓷的出土,证明它的烧造时间应在东汉的中晚期很显然,这种创新产品,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在工艺技术上设法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江南瓷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东起东南沿海的江、浙、闽、赣,西达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都相继设立瓷窑,分别烧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其中以越窑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
从西晋八王之乱到十六国混战的一百多间,北方一带兵连祸结经济凋敝,手工业极端衰落因此,这一段时间,制瓷工艺一直独让南方专美北魏太武帝统一了中国北部,450~侵宋失败,从此确立了南北分立的局面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扶助依附农民立户分田,限制普通地主使用奴隶,使得农业得以恢复发展,从而也使手工业的复兴有了可能从河北、河南出土的青瓷来看,河北、河南一带很有可能成为北朝青瓷的中心产区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细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黑瓷的产地源于南方,东晋之后,北方开始了黑瓷的烧造河北平山县北齐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标志着北齐时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黑瓷在河北赞皇县东魏李希宗墓里,曾发现了一块黑釉瓷片,器型虽无法了解,但釉色漆黑光亮,瓷胎也坚硬细薄,制作也规整这块黑瓷片,比崔昂墓出土的黑瓷缸要早十二,可以推知东魏时期北朝已有黑瓷了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唐宋北方名窑的普遍出现奠定了基础。
隋以北朝为基础统一全国,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带有较浓重的北朝色彩随着南北的政治统一,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合流和交融,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新时期体现在制瓷工艺上有两个方面:第一,在隋以前,烧瓷的窑场主要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今四川境内,北方没有发现值得重视的窑场但入隋以后,改变了这个面貌,瓷业在大河南北发展起来全国已发现的隋代瓷窑有河北磁县贾壁村窑、河南安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湖南湘阴窑、四川邓崃窑等六处,就有四处在大河南北这是未来唐宋瓷业大发展的先导第二,青瓷虽说仍然是隋代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河南、陕西、安徽出土的白瓷来看,与北朝相比,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目前已发现的有河北临城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都烧白瓷其中邢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因此,人们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的历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在南方的唐墓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瓷,只是没有发现白瓷窑址,但这是一个白瓷向倾向于保守的青瓷进行冲击的迹象。
评论家说唐诗有所谓盛唐气象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的贡献也是不少的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和使用可能要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是在中唐以后唐人烧出了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也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条件五代时期,白瓷的生产仍以北方地区为主唐代的窑址,大多仍在继续烧造,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系的黄堡镇窑和玉华宫窑等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的五代白瓷器皿就有碗、盘、灯、碟、盒、罐、瓶、枕各种用具每一器类的式样繁多,如碗的式样竟达八种,可见当时生产的发达但也正因为在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下,各地瓷窑之间借鉴、仿制以至市场竞争不太可能,这种进步与发展又是有限度的,瓷业的新发展与繁荣还有待于北宋统一全国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