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什么是青花?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陶瓷的长相,则是靠釉彩来装饰打扮的白胎瓷及生坯都需要精心装饰,烧成后才能美丽大方,赏心悦目,陶瓷彩饰则起了“七分打扮”的重要作用。
它通过陶瓷彩绘艺人灵巧的画笔,在普通的陶瓷上用色彩、纹样进行绘画装饰,把一件件普通的陶瓷打扮得华丽堂皇,美不胜收,既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又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感情,那么你知道陶瓷彩饰有哪些主要手段呢?景德镇的陶瓷彩饰大体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什么叫“釉上彩”和“釉下彩”呢?我们说,“釉上”和“釉下”从字面上就能清楚地说明用于陶瓷彩饰方面两种主要而不同的方法,过去称釉上彩为“表绘”,釉下彩则为“里绘”虽然它们所应用的化学试剂在相当范围内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它们的调制,应用和煅烧情况就有显著的差异釉上彩的烧成在釉的表面,它的烧成温度比釉下彩低得多进行彩饰并经低温(约650—850℃)彩烧,使画面牢固附着釉面的装饰方法称为釉上彩它是用彩料直接施于器皿釉面,经适当的热处理,彩料熔融附着釉面彩烧温度欧州各国为720—770℃,中国及.日则在650—800℃之间,着色剂为各种金属氧化物或盐类,由于色料仅靠助焙剂与釉粘附,因此画面光亮度差,暴露的棱角易损脱落,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釉下彩料加溶剂就可制成釉上彩料,呈相同或类似的彩色有很多色彩在高温的釉下彩是不可能得到的,而釉上彩却可以得到良好效果景德镇的釉上彩名目繁多,历史悠久,它包括古彩、粉彩、新彩,堆金的运用,腐蚀与假腐蚀,印花和贴花等景德镇的釉上彩瓷,据史籍记载,元代就有生产到明成化间,则独树一帜,并风行不衰成书于乾隆间的《南窑笔记》,根据这类彩瓷的不同装饰方法,分别划分为‘斗彩’、“填彩”、“五彩”等后人统称为“大明彩”它是在我国传统低温色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景德镇陶工对北宋至金代磁州窑系和定窑的釉上“红绿彩’,“红、绿,黄三彩”的继承,发展和提高清康熙时;除大量生产这类彩瓷外,又新创了一种“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的釉上彩,康熙雍正时称它为“瓷胎画珐琅”、“珐琅瓷器”、“画珐琅瓷”、“瓷画珐琅”等,乾隆、嘉庆时又叫“洋彩”、“珐琅画法洋彩”,道光至同治间,则沿袭前两代之称,直到光绪间,才普遍称为“粉彩”、“软彩”,“古月轩”从此后人们通常称为粉彩我国的陶瓷装饰是世界陶瓷美术宝藏中的珍贵遗产之一釉上彩和釉下彩犹如陶瓷的美容师,精心装饰着千变万化的陶瓷器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给生活增添了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