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恩师施于人教授张文兵
Home|宁钢的陶艺世界|追念恩师施于人教授张文兵

张文兵出生于江西省玉山县,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追念恩师施于人教授张文兵『鸿永独家授权』的一次意外让施老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事隔了,每当看到施老师的遗作与当我做学生时留下的笔记,脑海中依然能够依稀闪现出施老师的身影,一切都是那么的历历在目,记忆并没有像旧照片一样褪去色彩,反而在时光的磨砺中变的更加清晰与感动我于1985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当时怀揣着一份对艺术的热情与对陶瓷艺术知识的渴求的心去学习、去探索。

那是一个如歌的代,也是中国陶瓷艺术苏醒的代,是学生与老师共同执着于艺术的代,学生带着一份懵懂与热情的心与老师们对艺术的辛劳追求相遇在那个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我结识了施于人老师,一位深深的影响了我今后对艺术追求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恩师那时侯的施老师是一位有着惊人活力与朝气的艺术家,我会在课业之余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与众多学生快乐的谈话,并且声情并茂的为同学展示他的艺术作品,会在远处传来老师与同学互动的一片欢声笑语;在上专业课的时候他会与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并没有局限于陶瓷艺术创作身,而是包罗万象,有自然、有天文、有人文科学,他会将这些知识潜移默化的渗透在与学生创作的交流之中他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在对艺术追求的道路上,他的全部身心可以说他的灵魂就与陶瓷艺术融合在一起,影响学生与后人的更多的是施老师的一种对陶瓷艺术执着精神。

在科时期学习的日子里,我更多看见的是施老师在工作室里忙碌的身影,对陶瓷艺术表现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苦苦追求;他是一位大自然的爱好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他的灵感与冲动都是来源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并且能够用心在体会自然韵律的变化,将这种变化与他的心境一起融进了他的陶瓷艺术作品中,以至于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个笔触都流露着他对自然的热爱,每一抹色彩都传达着他对生活的热情。

只可惜那时候的我还很轻,并没有能够深深体会出恩师的心境也许是对艺术执着追求而产生的一种共鸣,在那段岁月里,我见到老师的作品时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也许正因为这份感动,我立志要做施老师的研究生,并于考取了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成为了施老师门下的弟子,一心一意的向施老师求教,对陶瓷艺术的创作进行研究,踏上了这条在恩师的指引下的传统与现代陶艺表现相结合的陶瓷艺术创作之路正如恩师的弟子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张学文老师所说:“恩师施于人最大的贡献是在于独辟蹊径地创立了‘学院派’陶瓷工艺装饰体系,在中国绘画风格一统天下的景德镇,勇于用装饰的意识、工艺的手段、陶瓷的语言来装饰陶瓷,恢复了陶瓷装饰的来面目,并且糅合了民间艺术和文人艺术的精粹”从到,是我与恩师施于人老师接触最多的三,那三的时光中,恩师的言行与他的艺术导向再次的指引和激励着我的创作与陶瓷艺术的研究。

他对我说过:“艺术要立足于传统的精华,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创新、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诚然,恩师也正是用这种方法表现着他个人的陶瓷艺术,他将传统的陶瓷艺术装饰赋予了无限的文人情怀,用朴素的民间语言述说着现代装饰的夸张与表现,在他的作品里,更多的是童贞似的朴质与单纯,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爱恋,他会身体力行的投入到陶瓷艺术创作的教育中,他对我们的习作更多的是鼓励与支持,他用他的言行教导着我们在创作中前行的道路,为我们自己未来的发展支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更为重要的是,恩师的教诲如春雨一般,是润物细无声的作为恩师生前门下的弟子,对老师的追忆是用短小篇幅的文字所难以表达的;对于恩师的情怀以及一名学生对恩师的怀念是无法溢于言表的,在施老师有限的生命中,他用他的言行与他的精神为整个陶瓷艺术创作的道路燃起了明灯,他将自由的创作精神与中国土的人文关怀带到了景德镇,恩师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却在今后的陶瓷艺术创作道路上永远存在

更多名家教授

名家教授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名家教授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