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喜欢挖乌泥,模仿着做成泥手枪、捏泥人之类的玩具当时因为条件限制,没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不管做得像不像,只要做成心中的满足感便油然而生,玩泥的乐趣自不言而喻,就像一杯美美的酒令人回味无穷小时候,也时常听大人说到,丁山盛产碗、小缸、茶壶类陶器,但真正和泥巴有缘还是大学结业来宜兴工作之后的事宜兴位于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据考证,早在六千多前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就开始在这富饶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烧造原始的陶器了中国是陶的文明古国,紫砂陶是我国陶瓷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历史并不长,但其起源与发展,却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它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与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与茶饮方式演变紧密相连,而宜兴陶土资源中独特的紫砂泥的发现和利用则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自传说中的仙人始陶异僧卖富贵土指点迷津,使人们找到泥矿发现紫砂五色土后,紫砂泥便以其色泽丰富、淳厚、可塑性、透气性好,成型后坯体强度高,坯的干燥和烧成的收缩率小,为各种造型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紫砂泥特有的材质使陶都宜兴闻名于世据史料记载,自明朝到近代,短短几百来,从事制陶的名艺人就有一百多人,其中不乏象供春、时大彬这样百世流芳的制壶高手,一代代民间制陶艺人师徒相传,不断创新的精湛技艺,使紫砂这朵奇葩幸免于难,得以自宋代至今近千的发展中血脉相承,不断香火。
清朝以后,一些象陈曼生等著名文人墨客的参与,更使紫砂文化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实用转为欣赏的功能,起到了推波助澜,提升文化品味层次的作用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紫砂陶艺,也许这能从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件件经得起时间、历史推敲,造型各异的艺术晶中找到答案只要你在丁山,就能亲眼目睹紫砂工艺师娴熟的制壶泥塑技艺,倍受熏陶九十代初,东南亚饮茶风气兴盛,港台客商纷纷涌人,大量收购紫砂陶器,一时间,砂土贵若黄金,从业人员达到几万,造就出了象顾景舟、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谭泉海等一批制陶名家,迎来了紫砂制陶史上又一个高峰。
全民皆兵式的参与,十里丁蜀山,寂静的晚上走到哪儿都能听到鬼打墙似的拍打泥片的敲击声,人们听到的或许是已经传颂了近千的远古之声,正是艺匠们的辛勤制作才形成了今日千壶竞秀,千姿百态的茶壶陶塑作品与陶有缘即在于此十多来,在学校教学之时我也有幸接触到泥巴,摆弄泥巴成了自己的爱好,上雕塑课要玩泥巴,上造型课也要玩泥巴,相对器具造型而言,我特喜爱泥塑人物,因为泥塑能蕴生生命之感,人物有丰富的表情,喜、怒、衰、乐,神态种种,表现起来有激情,通过上大泥,塑大形,深入刻划形象等步骤,每每做成一件作品时,能够产生物我两忘的遐想,近来,二、三米高,五米多长的大泥塑做过,十多厘米的小泥塑也做过泥塑大了做起来很有刺激性,发挥余地大,但工序较复杂,得先设计做小稿,放大后搭好骨架方可制作,不然会容易走形另外,充沛的体力也是完成大雕塑的有力保证,一件作品做下来,用掉几吨泥巴是起码的事,因此需要人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而且只有去厂里才能有条件制作相反,小雕塑就容易完成多了,首先小就容易把持操作,随心所欲,且体力消耗小,但小雕塑对工具的要求更高,需自己根据对象要求制作这几,现代人物、观音罗汉佛象、麒麟、神兽等人物、动物题材都涉足做过制作圆雕、浮雕得益于有良好的造型能力,造型能力的提高又来自扎实的素描绘画功底,对所作的人物、动物结构解剖的深刻理解,一件雕塑人头像,如果连纸面上的三庭五眼比例的形都画不准确,抓不住神情,要想做成三维空间的泥塑,那是非常困难的在雕塑课教学中我时常碰到这种现象,素描基功好的同学,雕塑造型能力特强,稍加指点即可完成所以要求同学们做雕塑时必须先画出各个不同角度的素描头像来提高抓形能力
雕塑陶瓷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雕塑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