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王平国出生于王安石故里东乡上池村(古属临川),因自幼受家乡前辈书法家王家棐影响,醉心于书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青书法家协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师,江西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7月刊:自学生时代起,即对音乐、绘画、书法、篆刻、武术、气功、诗词文学广有涉猎,而岁月如梭、大浪淘沙,几十来游艺四方,唯独对书法自始至终保持执着,笔墨纸砚常伴身旁用过很多笔,买过很多墨,写过很多纸,练过很多字对书法的执着如同珍藏几十磨砺岁月的茗香苦茶,明知味涩,却甘之如饴。
常云对书法的执着信仰:不见门户,惘论形意,为执传统,痛并快乐,此心不渝。
《瓷器》记者陈瑶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7月刊:在这个世界上,一些人好像注定要去做一些事,表面上看这是宿命论的说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可以理解为家学渊源与个人修为结合的结果,这种结合对王平国来说,就是在家庭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之下,在书法——这个最古老、最传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独特艺术门类中求索追寻王平国出生在东乡上池村,这里古时曾属“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的临川,据考证,上池更是北宋一代名相王安石的故里,千百来,上池文脉不断,家家尚文,在王平国的记忆中,村中不少寂寂无闻的老先生就堪称“民间书法家”,贴在自家门口的春联也许会令不少书法大家汗颜王氏子侄后辈更是从小矢志读书,王平国的哥哥王德国就是一位诗人,至今发表诗歌100余首在如此文风的耳濡目染之下,王平国从小即酷爱文学,往往一卷在手,就忘却茶饭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7月刊:幼的文根深种,终于在上世纪代开花结果,在“君子不器”与代青应大展拳脚精神的影响下,王平国开始广泛涉猎诗歌、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尤其是书法,这项特有的传统艺术,虽仅以笔法、结构和章法构成其艺术世界,却被称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深深吸引着有家学渊源的王平国初入书法之门,王平国从楷书练起,夯实了基础,之后书法习得,皆是一步一脚印,遍习楷、行、草各家章法,不曾一步驻足停留,不曾专事一家而学,反得兼容并蓄、自成一格的书法面貌在王平国的书法世界里,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其清新自在,无为闲逸,令人不禁联想到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描述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境界仔细品味他的每一幅作品,不但笔法自然、循古尚朴,而且自始至终坚持“白纸黑字”的传统书法形式,这在时时求个性、处处求出位的现代尤为难得,因此纵观王平国的书法作品,其风格传统、自然,于艺术的实在中求细处神韵的伸张,若非个中行家,殊难得其真味。
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7月刊:王平国创作的陶瓷书法亦复如是早在,酷爱古玩的王平国即接触到了陶瓷,他认为,陶瓷与书法一样,是具有深厚底蕴的两种艺术形式,二者的关系犹如姐妹,他们的结合,可谓自然和谐从那时起,王平国开始了陶瓷书法的创作,对陶瓷料性的逐渐把握,让他的瓷上书法品相更佳,对传统文化的素习学养,又让他在泥与火的世界里延续了纸与墨世界里的自然、自在他的瓷上书法,讲求文人的“感情心态”,追求回归本真的“中庸之道”,素净的白胎更衬得书法作品宁静致远、意境幽深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