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载于《瓷器》杂志:汪建农,祖籍安徽黟县,生于瓷都景德镇自幼喜欢舞文弄墨,尤好传统书法,一直以善隶书见长,虽缺高人指点,但无师自通而入得堂奥早在初,受读书无用论误导,曾辍学入一瓷器彩绘作坊谋食,做童工一,以画粉彩瓷得知彩瓷技术若干然托祖德庇荫,世道终不误善人"正途",旋即回归课堂继续深造,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至毕业回瓷都就业闲暇时,继续操练书道"童子功",时不时在各种瓷器上一展心痒难耐之书法技能近来,随着陶瓷书法作品在陶瓷艺术领域受人追捧,国内一些收藏大家和文化名流,不断上门索要作品无算现为政协景德镇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浮梁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其作品在全国首届陶瓷书法作品展上获得最高奖项自古艺术家分两类:好艺术家和有意义的艺术家有意义的艺术家是不步人后尘而另辟蹊径、拓展视觉感受的人物,而好艺术家是有一套娴熟的公共技巧的高手汪建农是瓷都书法界一位有意义的艺术家,他以帖为师,悟道书法,又将“天书”演绎到陶瓷上,书味瓷韵相得益彰,精彩而又隽永。
以帖为师悟道书法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载于《瓷器》杂志:汪建农非书法专业研究人士,但对书法艺术却情有独钟,甚至用“痴迷”二字都无法形容其对书法热爱的程度,也正是他的这一份执着,使他在书法艺术上颇有独到建树。
汪建农对书法的兴趣,来自于“文革”时期的大字报那时,他还小,看着宣传栏上的大字报,心想,能写出这样一手好字,那是多么自豪的事啊于是,他便开始练字了“没有老师,也没人指导,就凭着自己认真的态度,一个劲地练,”汪建农说,练着,练着,就产生了兴趣后来,汪建农父亲的一位朋友发现他对书法的兴趣,便送了一本字帖给他那本字帖叫《曹全碑》,从小学到大学,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虽时过近四十,汪建农仍旧保留着这本字帖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以风格秀逸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汪建农如获至宝,稍一有空,便照着碑帖练,几近废寝忘食书法界有句俗话:入帖不难,难的是出帖汪建农认为真正的出帖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从临到出,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有些人甚至于耗费一生的心血也未必能做到。
书法的博大精深,也就在于此汪建农说,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就是一个种类也足以叫人穷其毕生精力悟其精髓汪建农选择隶书作为自己的主攻对象汪建农以帖为师,凭借自己的勤奋、悟性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他的书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他的书法作品章法严谨,大小、疏密、轻重、安排有序、布局合理,字形端庄,充满书卷气“古往今来,闲中一意”——这是汪建农写给自己的得意书法作品,也是自己钻研书法的心得与座右铭正是这一悟,他的性情随着笔墨起舞,在点捺之间体会到中国几千书法的真谛,收获着书法艺术带来的无尽快乐演绎陶瓷天书传奇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载于《瓷器》杂志:陶瓷书法,自古以来从未有人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加以研究,只不过把它当作“写字配套”、“文字装饰”而已今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打破了数千的沉默寂静,显示出了它从未有过的青春魅力自去开始,汪建农开始尝试陶瓷书法,并且一发不可收。
其实对陶瓷他并不陌生,,他曾有过一段辍学的经历他放下书包,进了共大瓷厂,成为粉彩彩绘工人,这段经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却为他打下了很好的工艺基础近两时间里,汪建农创作了《岳阳楼记》《石钟山记》《滕王阁序》等经典陶瓷书法作品,诗情书味瓷韵相得益彰,其作品凝炼灵动,个性鲜明,用笔简洁流畅、章法考究规范、刻画细致真切、意蕴深远隽永,展示出东方文化古老而神奇的美学意韵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创新是自我的挑战与超越,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如何创新陶瓷书法,汪建农在思考着,行动着一日,他在书店发现了一部书法奇书——《天书》,于是灵光一动,一个崭新的想法出现了。
《天书》是我国当代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历经时间,从全国各地的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陶器、砖铭、石鼓等历代文物上搜寻记录了数万个符号、记号、图形和金文、象形文字等,又耗时数,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做了精心的钩沉、临摹、整理和创造,汇集成的艺术巨著于是,汪建农开始研究《天书》,并有计划的在陶瓷上对《天书》进行艺术再创作,一幅幅陶瓷版的《天书》在千瓷都景德镇问世了,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视觉审美冲击,书写了又一个陶瓷书法的精彩传奇当记者见到汪建农和他的陶瓷书法《天书》系列作品时,他没有用太多的言语来阐述,因为作品就在眼前,因为创新还在继续……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