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投资的鱼与熊掌
Home|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收藏品投资的鱼与熊掌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认为:“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藏热,统计起来大约有五次: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大家熟知的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今天今天的收藏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根据陈宝定的估算,广义的中国收藏者数量已经达到了70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左右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以来,国内已有千余种收藏类图书公开出版,数十种收藏类期刊公开发行,百余种综合性报纸开辟了收藏类专版近来,还有《国宝》、《青花》、《玉碎》、《紫玉金砂》、《大龙邮票》、《雾里看花》、《琉璃厂传奇》、《五月槐花香》和《人生几度秋凉》等多部收藏类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上映和热播,并且广受欢迎关于收藏品市场迅猛发展的另一个间接证据,来自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鉴宝”节目这个在非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从第1期开播就创下了0.33%的收视率、里希特、英国富林明投资银行的一句话,我们可以将收藏与投资的最重要区别简要概括为:收藏是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投资则是购买别人感兴趣的东西。

也许有人会问,假如自己与其他人的偏好相似,那么,收藏与投资岂不是就可以两全了?从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如果一个人购买的收藏品“别人感兴趣,自己也喜欢”,那么,我们很难想象,他怎么能够在收藏品的价格上涨之后,轻而易举,毫不犹豫地忍痛割爱?在大多数时候“买货容易卖货难”的收藏品市场上,一旦错失最佳的出货时机,购买收藏品所带来的物质收益显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血本无归但是,如果我们对收益的理解既包括货币化的收入这种物质收益,也包括心理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享受这类精神收益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正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凯夫斯(caves)所说:“收藏家总会珍惜自己通过拥有艺术资产所获得的快乐,并认为从收藏品上所获得的预期收益与常规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同”事实上,我们购买收藏品的终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物质收益,而是希望获得快乐——这是以物质为基础,但又超然于物质之上的一种主观精神感受正如浙江财经学院教授陈惠雄指出的那样:“人们的一切行为,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各自精神上的快乐满足,无所不包的人类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精神快乐需要支配下而产生的,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快乐满足而展开的”换句话说,我们所要追求的并不是物质收益的最大化,也不是精神收益的最大化,而是包括物质收益与精神收益在内的快乐最大化事实上,这才是我们购买收藏品的终极目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当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既包括物质收益,也包括精神收益的时候,收藏乐趣与投资回报才有可能获得双赢否则的话,收藏乐趣与投资回报显然只能是难以兼得的鱼与熊掌

更多市场故事

市场故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市场故事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