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乐耕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中心兼陶艺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恩师引我进入艺术殿堂朱乐耕『鸿永独家授权』中国人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作为研究生的导师,与一般的老师还不一样,他是个别施教,一就一两个学生,颇有点师傅带徒弟的感觉施于人先生是我读硕士时的导师,我也是他所带的第一个研究生,开门大弟子三寒窗的跟随,语重心长的教导,使我和先生结下了深刻的师徒之情。
我一直以为先生会长寿,他为人低调,清心寡欲,喜食素食,而且能歌善舞,热衷于新鲜事物,这些都符合长寿人的条件但却因为偶然的事故让他过早的离开了我们,每每当我在学术上有一点点成就时,我就会怀念恩师,因为我是他生平所带的第一个研究生,总是希望自己能对得起先生对我的期待。
先生在生时一直很热爱民间艺术,也很尊重传统工艺,景德镇的许多老艺人都与他又很好的关系,也有很深的交情,他尤其喜欢古彩认识先生时,我还在艺术瓷厂的美术研究所工作,这是景德镇传统彩绘陶瓷技艺力量最雄厚,老艺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祝大先生在景德镇制作一幅首都机场的壁画——森林之歌,当时从陶瓷学院、陶瓷研究所和艺术瓷厂抽调了一些绘画基功比较好,又能熟练掌握陶瓷工艺材料的人员参与该壁画的制作,先生是祝大教授的学生,自然是其中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我也在其中。
当时我很轻,从事的是古彩的创作与研究,由于肯钻研又有一点创新精神,在景德镇百花奖的评比中得过几次一等奖在壁画绘制的过程中,祝大教授和先生都非常欣赏我画线条的功力,也很欣赏我画的那种带有古彩特点的装饰风格壁画制作结束后,在祝大先生的推荐下,我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了一回到景德镇,正值陶瓷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那个时候的硕士研究生的名额很少,当时的陶瓷学院美术系只有周国祯教授和先生两个人招,一个招雕塑,一个招设计,而且每个人只限定招两名我找到先生,告诉他我想报考的愿望,他非常高兴,也非常支持他觉得我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对古彩的掌握非常纯熟,还有很厚实的家学(父亲朱明也是景德镇有名的陶瓷美术家)渊源。
如果有机会来读研究生肯定会是一个可造就之材在先生的热情支持和鼓励下,通过努力我终于在夏天考进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攻读硕士学位这是我人生的转折,也是我到先生门下学习的开始。
进校后他开始为我制定学习计划,首先他认为是要开阔眼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和接触不同的姐妹艺术于是他带着我沿着河西走廊,考察了沿途的博物馆,还有麦积山、敦煌石窟等还带着我到西南了解不同民族的陶瓷,如贵州的牙舟陶,云南的建水青花瓷等。
同时还沿途画画写生,收集资料不仅如此,先生为了让我不局限于掌握景德镇的工艺材料,还带我到沈阳陶瓷厂做陶瓷壁画,这是与景德镇完全不同的材料及不同的表现手段,为日后我走向不同陶瓷原料及不同陶瓷表现手段的实践打下了基础也就是在先生的影响和鼓励下,我当时的毕业作品是一件近一米高的古彩柱形瓶,现在看起来这件作品似乎有点传统。
但在当时却是很有创新的一件作品,古彩瓷是景德镇的传统陶瓷,与明末开创到康熙达到完善其以色彩浓烈装饰性强为特点,表现的多为古装人物及古典的山水与花鸟画而我的毕业作品却表现的是苗家风情,这不仅是现代题材还是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造型也不是传统花瓶的式样,而是受少数民族图腾柱影响的柱形瓶作品完成后在景德镇的百花奖的评比上让人耳目一新,以9.88的高分被评为一等奖的第一名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是景德镇古彩瓷的“杠鼎之作”,后又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评为一等奖这样,当时我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而这一切都与先生的指导有关一晃先生离开人世都十几了,但他并没有被人们忘却现在我们开他的纪念会,不仅有我们这些他昔日的学生,同学和朋友,还有远道而来的美国朋友卡拉教授,而这一切竟是在她的大力推动和策划下所进行的我作为他的第一位硕士生,承担他这次纪念会的主要事务性的工作是义不容辞的,也是我自告奋勇和主动请缨的因为我觉得只有如此才可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才可以表达我对先生的一片感激之情
名家教授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名家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