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窑红铜红釉品种之一也是清朝最有代表性的红釉品种之一康熙朝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的“郎窑”(官窑)仿烧明宣德红釉,结果烧成著名的“郎窑红”瓷器釉面:玻璃质感强,光亮。
有大片裂纹,并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口部呈淡白色,出现轮状白线,称为“灯草边”(除口沿外,全器越往下,红色越浓艳,这是由于釉在高温下自然流淌、积聚器下之故。
口沿处因釉层较薄,铜分子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和氧化,因此出现了轮状白线)。
器物底部釉汁流垂凝聚,不到底足形成了“脱口、垂足、郎不流”的施釉特色(釉虽垂流而不漫底,故曰“郎不流”这种技术特征也正是郎窑红最不易仿效之处)铜红釉色:釉色莹彻浓艳,似初凝牛血一般猩红,光亮夺目,故又称“牛血红”器型:多见于康熙时期的创新的大件器型,如油锤瓶、盂、笠式碗、观音尊等。
底足:呈白色、米黄色(“米汤底”)苹果绿色(“苹果绿底”),也有本色红釉底底足旋削,这是郎窑红流釉不过足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