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自为、自由——谈中国陶艺发展
Home|艺发展的当代契机和问题答记者问|守、自为、自由——谈中国陶艺发展

自守、自为、自由——谈中国陶艺发展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作为东方中国的当代文化形态,中国陶艺似乎还处在被动的状态因为,一百多来,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精神没有得到充分高扬我们在艺术领域与西方的对话很难说是真正平等的恐怕是,我们对西方艺术的了解,远胜于西方艺术家对我们的了解以及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或许可以说,中国当代陶艺总的状态,仍处在一种被人“俯”或“低”的境这和我们曾经享誉世界的历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们需要发问,在当代陶艺创作中,我们究竟有多少艺术家认真对待了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发问,在全球文化格局中,中国当代陶艺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我们还需要发问,我们是否应该追求并确立一种自为而自由的当代中国陶艺形态?一、传统与现代的陶艺价值欧美现代陶艺的发展,直受西方文化及其现代艺术运动影响,并处在这种运动之中一大批艺术家参与了陶艺创作如大家熟知的毕加索、马蒂斯、米罗、贾克梅第和塔皮埃斯等他们以一个现代艺术家对材料的敏感和全新的制作方式,对陶泥进行探索性尝试他们的介入和突破性成果,是欧美现代陶艺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被时人称之为“陶艺的革命”这种革命将原先以实用价值为主的陶瓷艺术推到现代雕塑的先锋状态,为西方现代艺术史确立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我来,现代陶艺和古典陶艺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线,两者所体现的实质上是艺术对不同文明生存条件下的人类需要的适应和满足在工业文明条件下,高效率的机器生产和大量新材料的实用产品,已减轻了实用需要对陶瓷这一古老形式的传统压力,使陶艺制作很大程度从实用价值追求中解放出来;相应,人们也可以以陶瓷媒介和方式,相对集中以至纯粹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精神价值或审美价值现代文明急剧增进着人们对这种价值的需要侧重于这种现代需要满足的陶艺形式,大体就是所谓的现代陶艺可以说,放弃物质性、实用性追求,而单纯强调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是现代陶艺相对区别于古典陶艺的突出特征关于中国现代陶艺的缘起,存在一种谬误,即认为它完全出于异邦的启迪或驱动作为对现代工业文明异化压力的一种调节性审美策应,中西现代陶艺的缘起都涉及到工业文明的一些基原则这是两者之间的内在纽带,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就一定是或一定要照搬西方方式来解决自身的问题由于陶艺在中国早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并有全国范围的产业环境,因此,世纪中有许多中国艺术家在进行现代形态的独立探索更重要的是,现代陶艺的价值核心——精神性和审美性,在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并不被中国古典陶艺所忽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始终鼓舞古典陶艺追求一种超越单纯物用、兼重审美价值的精神品质。

中国古代陶瓷特别是青瓷,对人文的、精神性的“玉”品质一直穷追不舍,这种追求赋予中国古典陶艺以不可低估或忽的“现代性”就今天的认识而言,古代烧造传统所蕴含的这种“现代性”因素,内在促进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实际上,自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现代陶艺已以较明显的现代姿态,随整个新手工艺术形态的发展而发展,迅速走出了实用价值领域二、自守、自为、自由的创作姿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向我们扑来,文化的产业化和资化,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辐射、扩张和渗透的趋势愈演愈烈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建设而言,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突出自己的文化个性,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将是一个十分突出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有“陶瓷母邦”之誉中国的陶瓷文化一直被为是以体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的重要方面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具有丰厚的优秀的陶瓷文化历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历史影响当然,在世纪末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现代艺术运动中,中国现代陶艺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强势文化的影响,借鉴和效仿难以避免。

借鉴无可厚非,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会有助于各自文化的提高和发展但就单方面的情况而言,会有一个度的问题,一味追求“现代感觉”“现代性”“照搬西方”势必丧失自身的文化品格和优势,并产生心理变态和文化自卑感尽管中国当代陶艺在西方时有亮相,但其主办者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很难在我们与西方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中建立真正沟通和平等的对话关系更可悲的是就我们自己主办的展览也很难表现出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去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这不可能不导致一些中国当代陶艺家殚精竭虑去揣摸西方人的心理,进行所谓的“当代中国陶艺形象”的“创造”可喜的是随着中国当代陶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陶艺家们在许多发展问题上逐渐有了更加理性和成熟的认识一个正在形成的共识是传统文化十分丰厚,但丰厚是我们过去的光荣,要在现代大潮中与西方平等对话,就既要吸收人家的东西,又要高扬自己的东西中国当代陶艺要发展,应该注意和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一个是对西方的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研究;一个是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有就是对现代的社会生活的深入研究只有从这三方面入手,才能获得一个现代陶艺人的立足之,才真正具备独立思考的基础当今,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西方文化的影子,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把中国陶艺精神和品格作为一生的追求,哪怕是一时做得很不够中国当代陶艺能否健康发展,关键是艺术家们能不能自守,即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立场不能自守,就谈不上自为我们立足的根基是什么,要守的是什么都不清楚,怎么为啊?有了自守才有可能自为,自处就是自主,最后带来是自由这样就不会盲目跟着走,见风就转在东西方文化“碰撞”或者叫“融合”中,我们自己的基因少了,就会被人家“融”了,而你却“融”不了人家所以首先要自守,自为建立在自守的基础上最后才能达到艺术上自由的创造境界最重要的是做为一个艺术家,我们应沉浸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来,感受和体验我们作为中国文化传人的苦和乐,领悟和把握我们作为中国文化创造者的民族立场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与趋势我们已经处于世界性的东西方交流的时代,我们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到文化体制的改革,都必须正融合与交流的趋势应该到,这种趋势之下,文化必将多元化,多元化才丰富中国当代陶艺创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所谓转型,不仅是新老艺术家的交替,也包括艺术念、审美价值和创作思想的转变今天的陶艺创作正伴随整个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应该适应发展的审美要求,在更大程度利用和把握陶瓷媒介特性的基础上,创造比古典陶艺更具审美表现力和激发力的丰富而颖异的形象在新世纪,这种转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促使陶艺创作以开放性和建设性的姿态积极参与中国文化和艺术现代形态的建设,成为活跃和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声势渐大、影响日广的创作领域。

中国当代陶艺多元发展格局的基础奠定,得益于一大批勇于探索和具有奉献精神的现代陶艺家从世纪中叶至末期,他们对多种艺术风格以及综合利用中外艺术资源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在综合发挥传统优势和现代绘画及装饰艺术魅力的取向上探索陶艺的新形式;他们有效建立起一种带有唯美色彩的表现模式,以一般形式美法则为圭臬,追求和谐形式的建构,专注形式美的表现;他们展现出一种从民间传统传统和原始文化因素中吸取养分和素材的创作倾向,其作品所洋溢的清新而粗犷的气息,强化了一种稚拙之美陶艺发展在代出现了新的气象,相应形成新的格局陶艺创作表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向一是在坚持传统技艺和实用格式基础上向前发展,虽然其创作样式比较平稳,缺乏风格上的强烈反差,但艺术家在讲究制作技艺精良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艺术个性、审美情感的表达二是通过对传统技艺和实用格式的“变异”来追求陶艺的新意,这一创作趋向多在古典器型上做文章在陶艺家手中,以往那些具有特定实用性能的“碗”、“壶”、“瓶”等,已被抽掉原有的功能价值而成为一个单纯的审美形式概念相应的造型以不失原先“形式逻辑”的变化,适应一种属于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追求。

变异的造型完全抛弃了实用功能,“器皿”的“内容”乃是艺术精神自由出入的空间第三种趋向显得更加自由活泼,更趋重艺术表现性这种趋向的陶艺创作,其艺术动力来源广泛、风格面貌了无一定,因此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挑战性和实验性从总体上,这一路的陶艺家力图在遵循陶艺语言规定性的前提下,充分探索陶艺在纯审美形式创造上的各种可能性,最大限度挖掘这种艺术形式和语言媒介的表现潜力与画家追求纯粹的觉效果和雕塑家对多种媒材的综合实验一样,一批陶艺家满怀热情把陶瓷的物理特性转换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语言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结构和颖异空间的建构,寻求物化审美主体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他们在材料选择和工艺制作上往往不拘成规,自由洒脱,唯希望在泥土的随意抟塑和釉色的随机变化中,充分体味人在审美情境下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感从文化意义上,这种创作的倾向尤其集中反映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环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审美关怀价值进入世纪中国当代陶艺呈现出了更加活跃和精进的态势艺术家在繁的学术交流和展览活动中,得到启益、锻炼,并趋于成熟,许多艺术家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形式参与当代文化建设,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了荣誉他们借鉴当代艺术的创作念和表现手段突破已有的状态,寻求艺术与现实的相适应的关系强调思想性、批判性和当下性尽管一些作品仍显得并不十分成熟,却也展现了当代陶艺活跃和多元的一面,显示了陶艺家对陶艺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认识上的深化,并预示了中国陶艺现代形态建设的稳步推进

更多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现代陶艺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