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义昌”柴行说到景德镇,必谈瓷器千窑火,铸就了景德镇不朽的陶瓷文化,在景德镇陶瓷主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以其特殊性,也滋生了许多其他附属产业,柴行就是其中之一在煤、气、电成为主要能源之前,柴行,在那个月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窑火离不开柴,老百姓的家居生活离不开柴……"柴米油盐酱醋茶",柴居首位出生于罗家坦的占春荣曾经见证并亲历了景德镇柴行的运营,当时颇有影响的"占义昌"柴行就是他爷爷创办的,他父亲曾作为景德镇柴行的理事长,掌管着景德镇的"烟火",而他本人在轻的时候,协助父亲经营着"占义昌"柴行尽管岁已高,但对往事的记忆依然很清晰《瓷器》记者张钧和/文程丽芳/图从搬运工到柴行老板“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这是旧时文人缪宗周看到景德镇瓷业繁荣的场景,写下的诗句素有瓷都母亲河之称昌江,船来舟往,把景德镇的精美陶瓷运往全国世界在这些往来的船只中,也有不少是运载着窑火之源———柴占春荣介绍说,在他记事时起,景德镇有大小柴行八九十余家,主要分布在罗家坦、南门头、戴家弄、湖南码头等,其中罗家坦有三四十家柴行按用途分,大概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窑柴行,主要是为景德镇各大柴窑提供燃料的,大名鼎鼎的陶瓷实业家赖德馨轻时就经营窑柴,直至去世,达50余一类是槎柴行,主要是为槎窑提供燃料的还有一类是杂柴行,主要是为居民和其他工业提供燃料的各种柴行分工极细分布在罗家坦的,主要是杂柴行,“占义昌”柴行就是经营杂柴柴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除了老板、管事之外,还要一支庞大的搬运队伍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每家柴行规模都不会太大,门市小,只作临时周转之用,一般是一船柴到了之后,柴行就为其找好了下家,有搬运工直接送到用户家中因为景德镇用柴量大,所以,搬运人员比较多,但这些搬运工不专属哪一家柴行,而是哪家需要,就到哪家做,非常机动,就像现在的板车搬运工占春荣的爷爷占乾礼刚到景德镇时,就是柴行的搬运工占乾礼出生于清光绪早期,都昌县东家岗占村人,家里世代以种田为生青少时期,因家乡遭灾,他跟随在景德镇谋生的都昌人来到景德镇到景德镇后,占乾礼为什么没有选择到窑户或坯房里去学做瓷器,占春荣没有听人说起过,只知道祖父是跟着都昌老乡去柴行当搬运工的当时,在柴行当搬运工的,同样是以都昌人居多无论是做瓷器,还是从事其他行业,都昌人显示出来的共性是爱专研、能吃苦、特节俭或许,在占乾礼刚从事这个行业时,并没有想到自己以后来经营柴行,只是挣钱谋生而已占春荣说,当时,爷爷生活过得十分俭朴,豆豉是常备的“主菜”,到祖父晚当了柴行老板,还是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因为在柴行做事,占乾礼熟悉了柴行的经营,并与供应柴的山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经过铢积寸累,有了一定的资金后,占乾礼自己经营柴行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上世纪代,占乾礼在罗家坦开办了自己的柴行,取牌号为“占义昌”柴行本文讲述者之一占荣春很绅士的理事长占乾礼创办的“占义昌”柴行,起初在业界影响力并不大,柴量吞吐规模也是一般。
“占义昌”真正做大,是在占乾礼的儿子占元泮接管柴行以后占春荣说,父亲是出生的,个头不高,但非常有头脑,善于经营,小时候上过私塾,在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读完私塾后,占元泮就跟随父亲作杂柴生意因为占元泮能写会算,占乾礼到到哪里谈生意,都带着他,这让占元泮从小便深入到了柴行经营的行业,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在景德镇开柴行的有八九十家,就在罗家坦就聚集了三四十家,再加上各类行规,景德镇的柴行业的竞争可谓十分激烈。
“占义昌”柴行是怎样在行业内脱颖而出的呢?占元泮的第三子占银春分析说,一是因为父亲做的时间长,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关系,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对父亲都十分信任;二是,在行业里,父亲算是有文化的人,头脑比较灵活。
一船柴到岸,他只要看一眼,整船柴的质量和重量他都估得八九不离十,尤其是在算账方面,他练就了左手算盘右手字的本领,这样在交易的时候,大大地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因而找他做生意的也就越来越多罗家坦16号,就是“占义昌”柴行所在地,有几百平方米,只做门市之用,家人住所则在另外一个弄堂里,大约有1000平方米,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做店面这样的规模,在当时的柴行来说,是大规模的了正是因为“占义昌”柴行在行业内的影响,在该行业成立同业公会时,占元泮被选为理事长“占义昌”柴行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还与它的当家人占元泮的为人有关占元泮处世为人极讲诚信,在行业内人缘特别好,人们很少叫他大名,都称他小名———官宝占银春回忆说,父亲有几个特性,对人谦和,做事一丝不苟,尤其是对穷人,或是需要帮助人的,如果找到他,只要他能办到的,他都能鼎力相助对别人如此,而对自己的孩子,他要求就非常严格占春荣说,小时候练算盘,速度稍慢或是稍有差错,他就会一个螺丝敲下来占银春回忆说,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一件事惹得父亲生气,一个螺丝敲下来,被母亲用手挡住了,结果母亲的手肿了尽管父亲非常严厉,谈起父亲来,自豪之感溢于言表说到这里,占元泮给人的印象,很难与“绅士风度”想象的一块,然而在占春荣兄弟两的讲述中,曾多次提起这个词这还得从占元泮的生活习惯说起。
占元泮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每次出门前,总要精心装扮一下,胸前挂个怀表,头戴礼帽,手拄文明杖,就像绅士一样按财势来说,与一些窑户老板相比,占元泮可能排不上队,然而在行业的中,他的影响力,可以与他们相媲美新中国成立后,占元泮短暂地经营了一段时期的柴行,调到红星瓷厂烫釉,直到退休,病逝。
见证景德镇柴行占荣春是占元泮的长子,上过几私塾,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学做柴行的生意,成长轨迹和他的父亲颇为相似直到解放后,他到原材料公司工作才离开柴行,应该说,他见证了柴行的鼎盛时期和走向消失,并且是亲历者占春荣说,旧社会时期,各行都有行规,而且极为严厉柴行要请领牙贴,才能营业也有一帖分设数行的,叫做租帖水户运柴到镇,必须经柴行之手,再转卖给烧窑户或是居民其营业性质,属于贩卖行为经营杂柴的,其柴火不能卖给窑户,这些都有保柴(槎)公所监督,“占义昌”柴行是经营杂柴的,因此,他们家的柴火只卖给居民或其他工业虽然在行业内颇具规模,但“占义昌”柴行工作人员并不多,在占春荣的记忆里,他家并没有请伙计,除了老板,只有一个叔叔在柴行里打杂。
占春荣跟随父亲做生意的时候,常到港边看船而他最感兴趣的是到乡下去看山景德镇的柴源主要是乐平、浮梁及周遍山区,一般有实力的柴行都有自己固定的柴山“占义昌”柴行的柴山就在浮梁蛟潭镇占家村,该处的柴火质量非常好,当地农户把柴砍下后,按统一规格扎成大小相等的柴捆,然后用船把柴火经建溪河运到昌江,再到镇上占春荣每都要到蛟潭几次,大致谈好整的价格和规格,就不用柴源发愁了,只要定时到港下接船就可以了在柴火还是主要燃料的时代,“占义昌”柴行所在的罗家坦是十分热闹的,占春荣说,至少比现在要热闹得多,买卖交易的嘈杂声、搬运工来来往往繁忙的穿行,构成了这条老弄堂十分繁华的景象但随着煤、电、气的广泛使用,柴火在解放后短短几十间逐步退出,罗家坦又归于了寂静,其曾经的热闹场景,只留在了上了纪的人的记忆里占春荣离开柴行,还是个毛头小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已是八旬老人了解放初期,柴行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先是私私联营、公私合营,最终并进了瓷厂或是其他行业,走上消亡。
时代在进步,燃料不断出新,柴行,这个曾经为景德镇陶瓷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行业,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在史料书籍里,静静地回味着自己如火的足迹占义昌柴行原址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