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红与釉下红
Home|瓷扫盲:青花始于唐宋,盛于明代|里红与釉下红

作品为李云峰所作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文刊载于《博览陶瓷》: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釉里红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和繁荣昌盛,是别有特色的传统艺术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滴得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显得十分名贵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稍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褪色,纹饰不连贯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然而到了明洪武朝,釉里红瓷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实物遗存量上比较,甚至比青花瓷还多。

洪武早期的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类品种贯穿洪武朝始终,坚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较纯正红色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充分展示了明朝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气度

更多釉下彩绘

釉下彩绘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釉下彩绘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