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戏》粉彩.王安维(陶瓷美术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瓷器上,以儿童嬉戏、玩耍画面为纹饰的,叫婴戏图或婴戏纹观赏瓷器上的婴戏图,就能发现,画面上的儿童形象,有的天真活泼,憨态可掬,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表情木讷,脑袋奇大,甚至瘦骨嶙峋那么,不同的婴戏图后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据考证,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到了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窑、容县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当时的制瓷匠师,通过刻花、印花、绘画等工艺技法,将婴戏花、婴戏球、婴戏海水、荡船、钓鱼、放爆竹、蹴鞠等儿童嬉戏玩耍的生活画面表现出来其中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特别是磁州窑器的瓷枕上,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抽陀螺等形象都有描绘,孩儿赶鸭枕最为常见,有的画一男孩及二三只鸭,有的画男孩持荷叶作赶鸭状,将儿童的娇憨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传神之至宋初社会稳定,人口增殖,婴戏图的大量出现,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明清时期是婴戏图的鼎盛期,从简单的一俩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幼童神态各异婴戏图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心理。
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我国自古就有祈求多子多福的民俗情结,传统的封建社会又把“君臣父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权思想发展到了极致,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图案,就成为瓷器常见的装饰图案除了反映民众心理,婴戏图还与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明代婴戏图,宣德以前多为“庭园婴戏”,孩子们在庭园内活动人物写实,绘画工整宣德后,多为郊外婴戏,孩子们嬉戏在户外,人物画得比较抽象,近乎简笔画风格婴孩的形象变化尤为分明,永、宣时期,孩童矮胖,头大,前脑尤大,圆圆的脸,额上几根流海,几个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婴戏。
孩童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安定嘉靖、万历时期,孩子们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这些形象表明,明朝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已经初见端倪。
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多见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特别是乾隆时期,民族矛盾已相对化解,的封建经济臻于顶峰,用婴戏图描绘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当时的官窑瓷器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社会动荡不安、矛盾尖锐,封建政权江河日下之时,婴戏图同样也能记录下来明未天启、崇祯两朝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国力衰竭,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婴戏图中,孩童们瘦骨嶙峋,脚奇长,后脑特大,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清朝中期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婴戏图上人物呆板笨拙,儿童粗头大脑,反映了国运衰落的现实艺术品的创造总能够映现那个时代的特征观赏婴戏图,让人感叹盛世难得,更加珍惜现今国运昌盛的大好局面
新闻转载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新闻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