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瓷俗称蛋壳瓷,是景德镇传统瓷艺中脍灸人口、誉贯古今、蜚声中外的陈设珍品它最薄的地方不到0.5毫米,以手托之,轻如浮云,画在这样薄而透明的瓷胎上的纹样,隔着一层瓷胎看过去,就像云中的月影,雾中的青山,若隐若现,煞是好看如此薄的瓷器是怎样烧造出来的呢?薄胎瓷的发展史景德镇的薄胎瓷有近千的历史北宋时,景德镇大量烧造的影青瓷,由于瓷化程度高,滋润透影,薄而轻巧,以“质薄腻”、“体薄而润”见称元代以后,景德镇集全国制瓷技艺之大成,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瓷器生产中心到明代,则是名手辈出,成型技术进一步提高清代康熙、雍正间出品的白釉薄胎瓷器已达到薄只见釉而不见胎的“真脱胎”的程度。
据史料记载,永乐甜白脱胎和万历昊十九所制的“卵幕杯”,“薄如蝉翼”,映着光能照见指纹。
从此,薄胎工艺从一般制瓷工艺中分离出来,并且有了“脱胎器”、“卵幕杯”、“流霞盏”、“皮蛋盅”等专称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作薄胎瓷的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掌握了制作八角碗、荷叶瓶的工艺技术,而且在原料、工艺技术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试验,使薄胎瓷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品种由十几种发展到上百种其薄度更为精薄,而且既薄又大,薄胎瓷无论在薄度、光泽度、白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历史水平薄胎瓷的制作工艺特点薄胎瓷的制作,从配瓷的造型应用釉上彩或釉下彩或雕刻等传统技法而设计的近来,薄胎瓷的装饰在画面的题材、风格以及装饰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现代人物又有历史人物;既有山水、花鸟画,又有图案、走兽画内容丰富,构图新颖,富有民族特点代表作品有艺术瓷厂的双面彩绘和斗笠形薄胎碗青花装饰薄胎在历史上少见,为避免弄破坯胎,青花艺人就悬笔在薄如纸的胎壁内外绘上青花图案,再用悬笔以适当的水分进行分水,整个装饰及水路处理得恰如其分,故青花薄胎成为陶瓷中的又一特种工艺品八角薄胎碗八角薄胎碗,规整圆形的碗身,对称正八角形口沿据说八角碗的发明者为了保守技术秘密,在夜深人静时才开始制作,拉坯、修坯、装匣都是他“一手到家”,坯胎用纸盖着去,成品用布包着回,连使用过的窑具、渣饼都先捶碎,再趁夜深人静倒入湖中。
这个故事说明八角碗的制造是一代绝技八角碗口沿由圆形变八角形,是应用坯胎成瓷时收缩的原理,在1300℃的高温窑中,巧妙而自然地形成的。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
其他周边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