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皮纹是南宋修内司官窑及越窑部分产品釉面上的一种特征,它是在青绿色的釉面上往往出现一种细微的浅灰色结晶纹,一般人称之为“梨皮纹”在景德镇或其他地处所产的青瓷中很少看到,决于它的成因过去没有认真探讨过,现代产品又难见到这种现象,其产生的真正根源还不够了解但是从一些文献资料所列宋代修内司窑的化学组成看,它与其他各窑青瓷不同之处是除其碱金属含量稍似外,还独含有少量的磷酸。
由于磷酸的存在,因此较易在釉面产生这种结晶状的梨皮纹不过窑炉的某些结构缺陷及烧成时的一些制度控制不当,也往往容易在制品釉面上形成某种结晶状痕迹如果在釉料组成不当或含有部分易于结晶的原料时,在烧后就更容易促使釉面折晶,古代浙江越州辖属一带地方产有白土状的硅酸锌,如果当时修内司窑青瓷的釉料内引进了一部分这种白色原料,那末烧后就更易于在釉面产生折晶倾向,’面形成所谓的“梨皮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