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瓷又称“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等,为宋代景德镇所创烧,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而景德镇烧制青白瓷最重要的窑址是湖田窑,其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700多在景德镇庆祝建镇千之际,湖田窑遗址群以一批重要的发现揭开其近千的烧瓷历程考古资料显示,在景德镇所在的昌江及其支流东河和南河流域,晚唐五代及宋时期的窑业遗存十分丰富晚唐五代的窑址主要有湖田、杨梅亭、黄泥头、社公庙、十八渡、新厂、湘湖、白虎湾、南市街等地至宋代,东河及南河流域的窑址已发现136处(按《陶记》的记载则有300余处)规模极其庞大,产量十分丰富其中最具代表的遗址有湖田、银坑坞、小屋里、南市街、柳家湾、白虎湾等“若夫渐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蒋祈文中所说的“湖田”,即今之湖田窑遗址它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约4公里的竟成乡湖田村遗址南面环山,北面临水南河自东向西,环湖田村而过,在景德镇市区汇入昌江遗址坐落在南山山脉缓坡地带及南河南岸一级台地的窄长地带,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内窑包密布,窑渣堆积遍地,各个时期瓷片俯拾皆是,国务院将湖田窑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湖田窑址进行过16个基建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大量与窑业生产有关的制瓷作坊和窑炉遗迹,获得了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釉器、白釉器、青白釉器、酱釉器、黑釉器、卵白釉器、蓝釉器、青花器等各类文化遗物数十万件,时间涵盖五代、北宋、南宋、元、明各时期共七百余。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为湖田窑从晚唐五代到明代中晚期的窑业生产、销售;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青白瓷由于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故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可谓是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质如玉此类瓷器“光致茂美”,有“饶玉”的美称景德镇青白瓷一经出现,很快为世人接受并成为十分畅销的商品同时,其烧造技术也很快传播到江西境内的十余个县市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省区的一些窑场也相继仿烧,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烧造体系,产品风靡大半个中国它不仅销往大江南北、漠北草原,还远销日、高丽、东南亚各国和中东、非洲等地区景德镇古称“新平镇”,因其位于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最新的考古成果显示,早在距今3000多前的商代中期,景德镇就能烧制原始陶瓷器文献记载至迟在东汉时期,景德镇就已开始了成熟的青瓷器制作,“新平冶陶,始于汉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景德镇开始引起世人注目在陈朝至德元,皇室命新平镇贡陶础,这是景德镇为朝廷所关注并生产“贡瓷”的最早记载。
唐高祖武德间,陶瓷名匠“陶玉”将自己制作的瓷器带入关中,并向朝廷进贡,被称为“假玉器”,受到皇室青睐,于是昌南瓷器名扬天下。
宋景德间,真宗皇帝在景德镇设置御窑,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并在器底书“景德制”款。
从此,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取得了根性的进步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专门管理官窑瓷务,烧制宫廷用瓷,同时对民窑实行课税等管理这是元朝在全国唯一设置的专门管理陶瓷生产的机构,是景德镇设立官窑的开始此时,瓷器的生产(主要是青白瓷)有新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创烧了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和高温蓝釉瓷、绿釉瓷等景德镇的瓷器逐渐占据了中国瓷器艺术的中心,也从此由宋代其他五大体系转向到了景德镇,并以此带动了明清景德镇窑场的繁荣特别是明洪武二朝廷在珠山设立御窑厂后,景德镇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势湖田窑制瓷始于五代。
考古发掘证实,五代时期,湖田窑的窑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家坞、龙头山以及今战备公路两侧的湖田窑中心区域,距现地表深约8米采用马蹄形窑烧制白瓷和青瓷器马蹄窑为土制,窑炉烧结面较薄,瓷器烧成温度相对较低器物种类主要有碗、盘、壶等因采用支钉叠烧,只见垫柱,没有使用匣具,故器内底及器足上往往留有椭圆形支钉痕青瓷多数胎色灰褐、质地粗松、釉色青灰,除少数葵口及内壁出筋外,没有其他装饰窑址内也出土了少量瓷胎致密、白度很高的白瓷或青瓷。
北宋真宗景德二(1004)建镇后,景德镇瓷业生产获得重大进步重要表现就是青白瓷的创烧宋初的青白瓷,胎质较粗,色灰白;刷釉稀薄、透明,釉色青灰或米黄器物种类较少,主要有碗、盘、罐、折肩钵、注碗、多管器等器形普遍敦实、厚重装饰较少,仅在碗外壁用利器刻画粗大牡丹或莲瓣纹样,纹饰粗犷古朴;或用梳齿状工具,在碗心画出简单水草一些器物上有少量北方瓷器的贴花工艺及仿金属器造型还发现一些酱黄釉器及褐彩青白釉器,器型类似青白瓷,有瓜棱罐、四系罐及八棱罐等北宋中晚期,湖田窑的青白瓷生产,除继续采用单件仰烧外,开始使用一种造价昂贵的瓷质覆烧匣具,大小不同的多件器物一匣覆烧,故出现了芒口器此时的瓷胎细腻、致密、洁白;刷釉加厚,使釉色莹润青翠,青中闪白,白中透青,近似玻璃透明状器物种类显著增多,造型趋于挺拔,装饰丰富多彩日用品碗、盘、碟、盏类品种多样;盏托、注碗、瓶、炉、香熏、枕等形态各异,造型丰富;联子盒、鸟食罐、俑、动物塑像、围棋、象棋等文娱用品大量涌现龙形碗、狮形枕、虎形枕、婴孩枕、仕女枕、荷叶形枕、元玉形枕层出不穷早期的粗犷古朴的刻画法被成熟的“半刀泥”刻画所取代;刻画工艺娴熟、流畅,刻画题材广泛;构图集中在碗、盘内底及底壁交界处,早段多对称或单体图案,如植物类团菊、三束莲、折枝牡丹;动物类游鱼、龙凤、三团鸾等,稍晚纹饰布局趋于繁复、细密,如人物类婴儿戏水、婴孩攀枝,植物类缠枝菊花、缠枝牡丹等随着宋室南渡,一些北方的优秀技术和窑业工人纷纷南来南宋初期,湖田窑窑业生产与北宋晚期相似主要表现在碗、盘类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与北宋基一致但此时的碗、盘器壁更斜直,圈足更矮,仅毫米高;斗笠碗流行特别是定窑组合式支圈覆烧具传入后,窑业生产出现很大变化因支圈烧瓷密度加大,水气增多等原因,瓷器的胎质较前期粗松,釉色泛黄,几乎失透,器口普遍“芒口”器物组合也发生较大变化北宋流行的墩式碗、仰烧盘、注碗等基消失,饮酒、斗茶之盏托及有座香炉等均明显减少,以至绝迹。
装烧的变化还导致装饰的变化北宋流行的刻画风格开始为印花装饰所代替早期在碗、盘底心印各类题记,如“宋”、“詹”、“吉”、“酒”、“茶”,还印一些简单的单鱼、双鱼、芦雁、朵梅、折枝梅、荷莲纹等此时,吉州窑、建窑的产品流入湖田,湖田窑开始试烧黑釉瓷湖田窑的黑釉瓷胎质较粗,色灰黑,结构紧密;釉色漆黑,釉层厚器类有高足杯和盏等,无论胎、釉、器型均与吉州窑、建窑产品有别晚期的碗、盘印纹开始复杂、繁密如狮舞绣球纹、开光盆景纹、凤穿牡丹纹、芦雁穿花纹等,器口沿多印有回纹、如意纹等
新闻转载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新闻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