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延绵的中国文化艺术史中,蕴藏着深沉博雅的传统艺术形态,在这个多元共生、多层次的文化复合结构里,有许多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始终旺盛其高雅的艺术格调与中华文明的创造精神合二为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符合华夏民族的审美心理习惯;多变的艺术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这些,都是它们横亘千古、历久弥坚的原因中国狮文化艺术,自西汉末由西域传入中原,迅速成为东方国度重要的装饰题材之一。
狮子造型千变万化,材质多样,艺术形式是全方位的,深入到生活情境的方方面面,发展态势迅猛既有数十吨重威严的皇城青铜巨狮,也有仅十余克精巧玲珑的私家石刻印钮尤其在瓷器上彩绘并烧制而成的狮子纹样,历朝自成体系,艺术风格演进明显,承前启后,风貌独韵,妙趣横生,精品迭出“太少红狮”这一学术概念的提出,源于中国历史上“太师少保”的文化渊源太少红狮纹样寓意祥瑞,谐音“事事如意”。
它具有美学内涵和深厚的人文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少红狮瓷器是一个美妙的社会文化载体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太少红狮的造型“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流畅传神:狮毛飘逸灵动;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协调i狮头变形夸张别具美感与艺术感染力:器物器形大方而张弛有度;釉彩美丽大方而绝无轻浮奢华收集整理并系统研究这类古瓷并结集出版,填补晚清、民国瓷器关于这一领域的空白,对发掘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具有学术价值。
其意义就不言而喻了狮子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狮子记载的是史书《汉书·西域传赞》文中有“明珠、文甲、翠羽之珍盈于后宫……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之至”可见,狮子是作为“殊方异物”由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入中国。
时期大概是永始二,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一、太少红狮瓷绘纹样的历史诠释狮子纹饰历来被视为祥瑞纹样因古代官阶中,最高品级有“太师”、“少师”之称狮谐音为“师”古代官制有太师、少师、太傅、少保为辅天子之官,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故太狮少狮纹样既有仕途顺利又有事事如意的寓意其中还有狮子与莲花灯组合而成的“连登太师”一只大狮子配一只小狮的图案为“太师少师”,文介绍的太少红狮瓷绘艺术就是古代狮子艺术中象征意义最独特的一类太少红狮滚绣球表示财源不断、子嗣昌盛狮子配以绶带表示喜事连连、吉庆绵绵太狮踩绣球则表示“统一环宇”,太狮与众多小狮子一同嬉戏,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喜庆狮纹作为瓷器装饰始于六朝前期宋元时开始兴起狮戏绣球纹饰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狮纹枕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纹饰狮子以毛笔勾线,笔锋流畅、洒脱,充分表现了狮子灵动的神态,其纹饰的画法和布局为元、明朝代的青花瓷器狮纹所继承并发扬、厚实的西瓜罐:优雅精致的瓷板画和赏盘等,还有实用性很强的糖罐、茶叶罐、小将军盖罐;油壶、茶壶、乌食罐、粉盒、杯、盖碗等文房用品如印泥盒、水盂、笔筒、渣斗等等,品种繁多。
成对的太狮少狮大赏瓶一度成为清末民初时少女的陪嫁品红色是中国的吉祥色,矾红彩釉太少红狮纹饰的瓷器成为当时热俏的工艺品和实用器,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矾红彩釉太少红狮彩瓷纹饰的四周常勾画一些火焰纹或卷草纹来烘托画面气氛别小视这些图案,这要求画师笔力道劲,笔法笔法一气口可成,很能体现功力的深浅狮纹中还有锈球、绶带等饰物作为道具有的器形还在矾红色调的基础上分别用蓝、黑、绿等粉彩画小狮子,使整个瓷器色彩斑斓,装饰味道浓烈有的用墨彩画太狮少狮,实属罕见特别指出的是蓝釉彩太狮少狮西瓜罐,其造型,笔法、构图、布局和矾红彩太少红狮彩瓷的纹饰如出一辙,但太狮少狮用纯蓝釉画成,眼部描金,四周为矾红卷草纹,该类器为矾红彩釉太少红狮彩瓷中的另类,而显得越发珍贵矾红太狮少狮瓷器的背面一般有作者用毛笔行草淡墨釉题写的诗句如“太师风云今际会,少保气象更增新”,“狮腾事宝,绘意万好,指烫当空,天地同稿”。
“龙马精神超九昌,轻墅或桂太少荣”“鼻端吼雷电、雷震群兽闻之尽骇惊”等诗句因为它吸收了历史上瓷绘狮纹的精华,形成独一无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格样式,是空前绝后的太少红狮纹饰反映了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变迁,并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核心是“创造”整理、收集、研究太少红狮瓷绘纹饰并集结出版,与珍爱中华瑰宝的同仁、朋友们神交、共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太少红狮”瓷器所引出的奇特的文化现象,还在深入的探讨之中,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会进一步掀起收藏和研究的热潮【“十一”黄金周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听雨阁作者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专业美术创作、美术理论及瓷器等艺术品研究】
珠山八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珠山八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