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半城的初恋故事自古以来,黟县便是个人才辈出的灵秀之地,由于该地“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与家园”,缺田少粮的残酷现实,让不少人无奈之下选择以经商谋生时日渐久,黟县逐渐以商闻名:明清时期更涌现出了不少成就斐然的商界奇人话说清朝乾隆间,黟县有位叫胡铁学的大商人,以经营茶叶和丝绸为业,尽管妻妾成群,却始终未能帮其生下一子半女直到胡铁学52岁那,新娶的第十三房姨太大,才为他生下一子老来得子的胡铁学喜出望外,当下为儿子取名为胡半城,希望他长大后能继承家业,光大胡家门楣这胡半城天资聪颖,5岁时就能将《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倒背如流,12岁时便把那些四书五经读了个烂熟旧时的商人备受歧视,黟县那些以商致富的人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鼓励后代考敢功名,就算是无法金榜题名,对日后打理生意也是大有裨益眼见儿子勤奋好学,胡铁学也动了让其入仕的念头,谁知博览群书的胡半城一口拒绝,称与其将自己葬送在那些无法经世致用的八股文章里,还不如跟着父亲学做生意,一样可以创出一番男儿伟业。
胡铁学见儿子心志坚定,也就不再勉强为了收购茶叶,胡铁学经常往来于黟县与浮梁两地之间,有次无意中听同行谈到,将景德镇的精细瓷器运往杭州等地,其利润要比卖茶高出不少。
商人的天性促使胡铁学来到了景德镇,出于锻炼儿子的目的,胡半城也被他带去同往通过对景德镇陶瓷业的考察,加上派往杭州的伙计传来的消息,同时又对运输费用、人工费、宫税等成进行核算,胡铁学认为“贩瓷生意有得做”。
便正当地盘下了一间铺子,命名为“胡记瓷行”,专门用于收购各类精瓷和办理运输等事项,并在新安弄租下了一间小屋作为落脚点。
由于茶叶等老生意不能丢,胡铁学便让19岁的胡半城留在景德镇,心知儿子处世经验不足,又让跟随自己当的老管家胡三辅佐少东家父亲离去之后,胡半城便在胡三的帮助下,开始迈向成为商业巨子的第一步。
可是这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余小凤的出现’余小凤方16,就住在新安巷的巷尾,与胡半城租住的房屋不过数十步之遥她母亲早逝,父亲以画瓷为生,家境贫寒,但这并不影响余小凤出落成远近知名的美丽姑娘由于胡铁学在来到景德镇之初,就刻意保持低调,因此余家父女并不知道这新搬来的黟县人的底细有次胡半城在无意中看见余小凤之后,·当即惊为天人、继而心驰神往而不可自拔。
这也难怪,一则余小凤生得眼大腰细,声如莺啼,确是人见人爱;二则胡家大少爷正是晴窦初开之时,见到中意女子产生心仪之感,这也是天性使然可胡半城知道,想要迎娶余小凤,还得过父亲那一关,便悄悄找来胡三商量这胡三跟随胡铁学走南闯北,是个见多识广的老江湖,他坚决反对少东家的想法因为胡铁学早就有意与家乡某官宦人家联姻,对方的干金不但知书达理,而且事成之后,“宫商结合”绝对有助于胡家生意的发展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胡半城,当然不会听从老管家的那“一派胡言”,便连瓷器生意也不放在心上,没事就往余小凤家跑风度翩翩、外貌俊俏的胡半城很快就赢得了余小凤的好感,就连她的父亲余来也对这个谈吐不俗的轻外乡人赞赏有加由于父亲的叮嘱,胡半城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到景德镇投靠在此经商的老乡,并在对方开设的“胡记瓷行”打杂余来早已看出“小伙计”对自家女儿有意,尽管胡半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不错,但毕竟要为女儿后半生的幸福着想,得尽量为她找个更好的归宿这天,“小伙计”胡半城又一次蹭到了余小凤家,不同的是余来不再像以前那样笑脸相迎,而是委婉地劝“小伙计”少往余家跑,因为前几日女儿已“许配了一个好人家”,过段时间就要出嫁当父亲的不想在此时,因“小伙计”的频繁来访带来他人的议论“余小凤要出嫁?”胡半城这下可懵了,追问之下才得知,意中人所嫁的对象不过是个窑户老板的儿子,论财力、桕貌、学识都与自己天差地别眼见余小凤这朵鲜花竟然要插到牛粪上,“小伙计”颇有些愤愤不平,余来则称男女双方已交换了八字,连亲家送来的彩礼都已收下,在过去的社会里,这亲事等于是铁板钉钉、不可改变了失恋后的胡半城自此茶饭不思,忠心的胡三不得不将老爷胡铁学请了回来。
胡铁学见到不成人形的儿子,第一句话就是:“这事怨不得别人,只怪你自己。
”胡半城茫然不解,父亲这才说道,如果儿子在相中别人之后,不被老管家的话所影响,直接向胡铁学禀告的话,他未必不会答应这门婚事就像当他坚决不入仕途,胡铁学也尊重了儿子的意见如果胡半城不被父亲的叮嘱所束缚,当机立断告诉余家人自己的真实身份,又怎会被一个窑户人家抢走心上人?“大丈夫做事得有自己的主见,怎能随便被别人影响?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是如此!”听见父亲的一席话,胡半城这才若有所悟这场伤心的初恋故事尽管让“小伙计”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也让胡半城懂得了一点做人做事的道理,为其日后成长为乾隆间徽商中最成功的瓷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民俗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文化民俗 :
其他周边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