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笔名华岩,4月生于景德镇市,现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青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7月刊:李国华生长在一个陶瓷工人的家庭,其父母均从事陶瓷业父亲擅长写瓷字,曾长期从事在陶瓷上题款的工作,是东风瓷厂有名的“一支笔”。
李国华对父亲的陶瓷题款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了家庭的熏陶而真正使他沉醉于书法的练习,是因为他在景德镇师范学校读书期间的一次学校书法比赛中获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勤学苦练、锐意进取、矢志不移,积极参加有关书法培训班,结交市里的书法名人,曾得到曹淦源、王卓儒等多位老师的指点,李国华加入景德镇市青书法家协会,虚心向同道们学习,提高自己的书艺。
近些来,他积极投稿,参加省、市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各种书法展览,并多次入展和获奖,其陶瓷书法作品获得“华月杯”江西省迎奥运中青陶瓷艺术大赛银奖其陶瓷书法作品还多次参加瓷博会展览,,参加市青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泥火翰墨十二人陶瓷书法作品展”《瓷器》记者陈瑶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7月刊李国华书法主攻的行草,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而偏向草书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雅俗共赏,又有利于书家情性的发挥,是很多人喜爱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而李国华的陶瓷书法,正像他主攻的行草一样,刚健中含婀娜,笔势遒劲,又不失端庄流利。
李国华的书写涵养应该上溯到父亲,因为他的父亲曾长期在东风瓷厂从事陶瓷题款工作,是厂里有名的“一支笔”李国华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自然少不了,但无师自通的研习,让他打小对自己的书法并没有多大的自信,直到他在就读景德镇师范学校时,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竟在学校书法比赛中获奖,他才惊觉自己在书法方面的悟性自此他也打开了终生追求、研习书法的大门从那时起,李国华一头栽进了书法的海洋,坚持勤学苦练,如饥似渴地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大量购买字帖和订阅书法报刊杂志,参加书法培训班,求教于书法名人,与同道切磋研习书法、领悟书法要义近些来,他还通过书法网站学习书法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并同全国各地的书法同道们在网络论坛上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他还注重提高自己的学养,加强哲学、文学、绘画、美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字外功”他像一块海绵,很快将精华吸纳进自身的修为当中在锐意进取中,李国华的书法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瓷器》杂志7月刊李国华以儒家“中庸之道”为书法世界的哲学,他认为,中国书法之美存在于辩证之中:笔下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浓有淡、有正有奇、调和中正、阴阳相济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在这种哲学观点的指引下,李国华更广泛地挖掘了书法世界的“传统”他觉得,代表传统的是经过历史考验而流传下来的书法经典作品,无论是“二王”,还是颜柳欧赵、苏蔡米黄;也无论是楷、行、草,还是篆书、隶书,都是应当广泛涉猎取法的对象他从柳公权楷书入手,继而临习颜真卿、褚遂良的楷书;行草书以“二王”一脉为宗,先后临习《兰亭序》、《圣教序》以及“二王”手札,同时涉猎米芾行书和王羲之《十七帖》、智永《真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草书;篆隶临习《峄山碑》、《礼器碑》等等。
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近来出土了不少古代的书法文字李国华认为,它们与常见的传统经典风格不同,但同样是具有独特韵味的古代书法,从中汲取营养,不但能更深入地体会经典,而且能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书法作品上世纪代以后,李国华又将这种探索精神运用在陶瓷书法中,他不但积极向前辈请教,掌握瓷字料性,更着意加强艺术修为,使他的陶瓷书法不但有骨有肉,而且更有性灵他曾在一块“五老观画”的瓷板画上用料笔即兴题诗一首:“青山石壁垂古松,老人成集兴致浓新丰美酒千杯后,横展画轴叹笔工”瓷板画作者既叹其落笔潇洒,又叹其文思敏捷,不禁拍案叫绝近来,随着市青书协对陶瓷书法的大力推动,李国华亦积极投入其中,他更在心中构筑使命:“坚持和同道们一起推动景德镇的陶瓷书法,使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在陶瓷领域发扬光大,在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