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系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蓬勃发展,促进了百业兴旺,造就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提供了许多谋生、发迹的机遇活跃的海内贸易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商贾来景德镇经营瓷器;繁忙的陶瓷运输行业,招来了波阳、都昌等水乡的船民;尤其是陶瓷生产行业,是一个容纳各种劳工的谋生天地,残疾人可以磨料、女的可以画坯、少的可以学徒于是,依靠已稳脚的同乡亲友,亲帮亲,邻帮邻,进入到各行各业谋生一种按乡域与行业自然结合的势力逐渐形成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乡域群体势力壮大起来,形成对部分行业的垄断;同时一些较小的乡域势力亦联合起来,集成抗衡力量,以谋求在景德镇的最大利益瓷业不断发展,客籍人越发增多,“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土著居民十之二三,浮梁土著人在陶瓷行业中反而受到排挤,形成了喧宾夺主的局面至清代,景德镇从陶瓷生产至贸易整个行业中,已形成都昌、徽州和这两地以外的人组成的三大帮系,即都帮、徽帮、杂帮。
都帮纯属在景德镇业瓷的都昌人,据江西历史学会调查:都邑冯、余、江、曹等姓是旅景人数最多且较早者,有不少南宋时期已迁居景德镇,以后发展到二十四姓,四十八姓,及至七十余姓之多故有“十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之谚明末,曾建有老都昌会馆(金兰社)。
清初,重建了新会馆,下设古南书院、芳信社、福缘社并订有约章,二十四姓中每六姓为一帮,共分四帮,每更换帮会首脑轮流管理会馆以都邑的冯、余、江、曹四大姓为首,联合张、王、刘、李等各姓,总理都帮一切故有“冯、余、江、曹大似天,张、王、刘、李两边”之说都昌人绝大多数经营圆器业和烧窑业,由此发展到三窑九会、四窑九会,聚集着都昌大、中、小窑户干余家,控制了整个烧窑业和圆器业,至清代已形成景德镇瓷业上的垄断地位,是三帮中最大的一帮徽帮是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绩溪、祁门、黟县、婺源(5月划人江西)六县旅景人士结成的帮会,其中以黟县人数最多据史籍载:祁门人潘辄,在明末为“徽州瓷商侩首”;歙县人潘次君“贾昌江,居陶器,统一瓷器价格,赈济陶家”等清代,徽商在景德镇的活动进一步扩大。
道光间,徽州人集资建会馆,詹永樟“随父客景德镇,督建徽州会馆”徽帮中绝大多数人经营商业,包括瓷土、颜料、窑柴、瓷器等清末民初之时,亦垄断了景德镇的金融业,当时,景德镇有钱庄、钱店七八十家,办理全国各地银元汇兑,便利于各地瓷商来镇购买瓷器据民国的《江西统计月报》载:旧时景德镇的十里长街,鳞次栉比的店铺有1221家,其中70%以上是徽州人开的,正如过去人们所说:“无徽不成市”都帮和徽帮以外的行帮统称杂帮,主要包括抚州帮、南昌帮、丰城帮、吉安帮、奉新帮、饶州帮、安仁帮以及各地旅景瓷商计二十六帮他们所属行业,主要是陶瓷琢器业,琢器窑户绝大多数是抚州人,亦有少数丰城、新建、南昌、安仁等地人故杂帮内以抚州、丰城、新建等籍的琢器窑帮为大帮,杂帮内经营窑业的亦称“窑帮”,由于圆器窑户和烧窑户都是都昌人,称都帮,琢器窑户行业就改称窑帮,而其他各地人乃属杂帮,因此又有杂帮和窑帮之分民国初,全镇琢器窑户有700多家,其中抚州帮经营的达600多家在琢器窑帮中,抚帮又是大帮,占主导地位,而丰城、新建、安仁等籍窑户总数不到100家,被称之为琢器行业中的“杂帮”。
杂帮包括外地瓷商,虽然人数不多,但财力很大,杂帮中瓷商是较有势力的一派杂帮还包括了陶瓷服务行业的瓷行、看色、茭草、红店、包装、搬运、木箱、篮篓、花篾等,范围很广,财力和人数亦相当,与都、徽二帮势均力敌,鼎足而立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
其他周边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