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北京有个生产景泰蓝的珐琅厂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子的疑问,明明生产的是景泰蓝,为什么叫珐琅厂,不叫景泰蓝厂呢?这要从景泰蓝的历史说起早期的景泰蓝曾经被称为“大食窑”或者“佛郎嵌”,明朝宣德时期也有称作翠瓶、翠炉者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被称之为“铜胎掐丝珐琅”或“发(法)蓝”而景泰蓝这一称谓目前所见的最早记录是清雍正(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的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
钦此”可见,景泰蓝这一称谓是经过了多的演变之后,才逐渐成为掐丝珐琅的代名词而广泛地流传开来[沉浮]50-代:珐琅厂的诞生由42家私营珐琅作坊和专为宫廷制造景泰蓝的造办处联合成立了公私合营北京珐琅厂,北京市三个珐琅生产合作社联合成为北京市景泰蓝工厂,同与公私合营珐琅厂合并为北京市珐琅厂,并请郭沫若先生题写了厂名早在民间私营景泰蓝作坊里滚打的手艺人,被请回了制胎、掐丝、点蓝的工作台前在北京确认命名的56位“老艺人”中,景泰蓝艺人就占了10席60-代:累计出口1.2亿刚解放时,我国百废俱兴,一些设备、钢材主要依靠进口,那时国家物资匮乏,没有什么能够换取大量外汇唯有工艺美术品换汇率较高,北京就利用自己的民族特色,用景泰蓝、牙雕、玉雕、金漆这样的特色产品打开市场。
当时北京市珐琅厂成了北京市的出口创汇大户,有一半的外贸产品都是景泰蓝,行销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八十代后,景泰蓝出口达到顶峰,和1981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均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从到间,北京市珐琅厂生产的景泰蓝产品累计出口1.2亿元占全国景泰蓝出口总量的90%以上代-:创新发展进入了市场经济,外贸出口订单大量减少,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珐琅厂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珐琅厂开始自寻出路,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珐琅厂还“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结合“国内、国际、旅游”这三大市场,开发了欧美文化系列,华夏文化系列和伊斯兰文化系列创作出了很多如太白瓶、阿苏壶、北京四合院系列及有一些突出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人物、山水题材的作品这些新品造型简练、大方,有鲜明个性,给传统景泰蓝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形成了全新简洁、现代时尚的新一代景泰蓝。
至今:景泰蓝的崛起,北京市珐琅进行了改制,成立了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对原有的生产和销售结构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同时利用企业多培养的景泰蓝行业三分之二的国家级大师和高级工艺技师,以及雄厚的专业技术实力,从产品质量入手,加大了景泰蓝收藏品、大师作品、元明清时期的珐琅器的制作力度。
从而使景泰蓝从过去的商品、向着工艺品、艺术品、收藏品、政务、商务礼品和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城市景观工程、大型佛教用品、名牌产品的外包装、人们的日常用品等方向发展经过多的努力,北京市珐琅厂制作的“京珐”牌景泰蓝系列产品,已然成为我国景泰蓝行业的着名品牌。
董事长衣福成表示:未来几,北京市珐琅厂作为国内景泰蓝行业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营造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氛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设集多元化产品创新研发、专业人才培养、景泰蓝文化传播推广与品牌活动的完整产业链,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新模式,促进景泰蓝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