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陶瓷业遇到行业“寒冬”,不少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平川陶瓷企业却焕发勃勃生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全生产各类墙地砖1047万平方米,总产值超过4.1亿元,陶瓷产品销售率达95%以上,几乎所有的陶瓷企业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刚刚生产出的产品还未进入库房,就被等在外面的买主拉走,这与国内陶瓷产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寒冬”不寒独具机缘近来,平川区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已发展新乐雅、华顺、陇烨、泰瑞、山川等陶瓷企业15家,建成白银市第一家陶瓷物流中心国泰陶瓷建材城以及西部第一条抛光砖生产线和第一条全自动环保墙砖生产线基本形成以建筑陶瓷(包括耐火材料、墙地砖、陶瓷瓦)为主,集日用瓷(主要为民用粗瓷)、仿古艺术瓷生产于一体的陶瓷产业生产格局当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势头比较强劲,许多陶瓷企业都计划上新的生产线,以满足产能不足的销售形势,如新乐雅拟投资3亿元兴建抛光砖、仿古砖、内墙砖生产线,华顺拟投资1.5亿元兴建聚晶微粉抛光砖生产线。
平川陶瓷行业为何能在全国陶瓷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一枝独秀?首先,平川区立足当地实际,市场定位准确平川区陶瓷企业主要以生产中低档建筑陶瓷为主,产品销售主要面向的是甘、青、宁、新、陕等西北地区的农村市场,因此并未受到今国外贸易壁垒和国内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平川区优越的区域位置给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整个西北地区目前尚未形成陶瓷行业优势产区,市场缺口巨大,据估测,仅釉面砖市场,就缺口7000万平方米至1亿平方米,抛光砖市场缺口1.5亿至2亿平方米,抛釉砖市场需求之大,更是无法估量外来陶瓷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平川陶瓷企业生产的建筑陶瓷在中低档市场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常常供不应求此外,平川区还有着因各种因素而独具的成本优势。
平川陶瓷的生产成本,并没有跟随国内其他陶瓷产区原材料、劳动力等综合成本持续攀升而攀升,相比其他产区有着原料、电力、政策等优势,生产成本更低而且平川区委、区政府对区内陶瓷企业高度重视,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陶瓷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陶瓷形势喜忧参半目前,平川区陶瓷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形势喜人,但从长远来看,仍有许多隐忧。
首先,平川尚未形成制泥、成型、烧制等专业化生产和生产资料配套市场,陶瓷产业链条过短,缺少专业分工协作,部分原料如釉料等,本地生产不了,需到外地订制,因量小、批次多的原因导致价格较贵,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除此以外,平川的陶瓷企业基本属于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企业整体资金不足,许多企业主要资产已抵押在金融机构,不能再次抵押贷款,从银行方面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加大,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平川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大部分陶瓷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比较低,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陶瓷产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以生产中低档建筑陶瓷为主的平川区陶瓷企业,如果不愿意投入资金去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不打造自主品牌,其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窄承接转移前景美好“十二五”期间,平川区将坚持“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工业主导、城乡统筹、好中求快”的区域发展战略,倾心着力打造以中心城区、平川经济开发区、水泉工业集中区和煤炭、电力、陶瓷为主的“一城两区三产业”,依托丰富的陶土资源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强交流合作,主动承接中东部和沿海发达优势产区陶瓷产业转移,推动平川陶瓷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园林陶瓷、特种陶瓷等方面创新拓展,延伸完善陶瓷产业链,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进20—30条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不断丰富生产门类,不断提升生产能力,精心打造陶瓷文化创意园,陶瓷艺术与文化旅游结盟,实现陶瓷产业的立体发展,真正把平川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陶瓷产业基地和“西部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