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买进王锡良的一把壶居然也是捡漏
Home|景德镇顶级大师、教授罕见集体发声,《珠山八友瓷画大系》问题出在哪?|高价买进王锡良的一把壶居然也是捡漏

夏建平是谁?知道的人不多,但夏四毛是谁?只要是陶瓷圈的人没有人不知,他有一双很“毒”的眼睛,那是他的无价之宝凭这双眼睛他收藏了很多陶瓷艺术品,夏圣陶瓷也成为景德镇第一品牌这些艺术品入别人的眼时往往很普通,入他的眼后就身价倍增他曾高价收藏了王锡良一把壶,别人琢磨不透,他怡然自得,因为他的收藏不是盲目,他对王锡良深有研究,而且只收藏精品、珍品一、茶壶放牧图这把茶壶画面清雅,简约而不简单画面中一位绿衣姑娘围了紫色围裙,手持木浆正在划动一只小木舟,舟上坐了一位红衣小童,手持竹枝,似在玩耍,又似在驱赶水中的八只水鸭姑娘一定有颗热爱自然和生活的心,因为她扎了红色发带、穿着有粉嫩碎花的外衣,也许她正在放牧途中,也许她正在归家,她摘了两朵荷花,盛放的那朵荷花是娇艳的她,含苞待放的那朵正被童子抱在怀中主画面的八只水鸭形态各异,三只在小舟前面带路,两只在小舟两边护航,两只在舟尾歌吟,还有一只在远处扇着翅膀扑腾,也许它步调太慢正在追赶掉下的队伍淡淡的水波和绿色的水草让水鸭游动起来,也让整个画面生动虽然是一把茶壶,一件日用瓷,却当成艺术品在构思、绘画画面大面积留白,这些留白也成了构图的一部分,人和动物就在留白中游。

巧妙的是,有只小鸭似乎迷了路,在壶的另一侧寻觅,题款就书在这只孤单的小鸭旁,是画面的注脚,也是岸边的风景,与主画面融合在一起茶壶有个名字,叫“放牧图”,整个画面用粉彩绘制,充满野趣根据画面风格和款识推断,这是一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于上个世纪六十代的陶瓷作品。

二、大匠王锡良王锡良大师看到这件作品后,证实这是他于在陶瓷研究所创作。

大师惊叹于自己当初的创作水准和作品的难得,还提出要用其他作品换回这件作品大师为什么对这件作品爱不释手?这一切是有原因的在50多陶瓷艺术作生涯中,大师以山水、人物画最为擅长他的作品大处着眼有气势,小处观之有意味,因善画中国画,刻意在陶瓷作品中揉进中国画讲求神韵、计白当黑的形式美感他的作品,讲究立意,注重装饰,追求静水流深的艺术效果其用笔繁简有度、设色清雅丰润、构图巧妙自然。

大师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绘瓷画,在叔父的指导下,全面掌握了陶瓷绘画技艺,且秉承天赋,悟性很强,对陶瓷艺术的理解颇有见地15岁时,他能独立创作,瓷画艺品出手不凡,当时老一辈艺人对他高度称赞,说:“轻有志气,画瓷很得意,料盘碟子咯咯响,长大要进御窑厂”不过大师最初学习传统的笔法和创作较多,他创作初期的作品有很多模仿叔父的痕迹直到他开始练素描画速写,画风才为之一变他开始尝试去繁就简,表现整体画面的轮廓,表达他所理解的:简约就是美他笔下的人物,素素的、淡淡的,没有浓妆艳抹,一副小家碧玉的样子“放牧图”正是他转型时期的作品,虽是一件日用瓷,却极具代表性和艺术性三、藏家四毛古语云:“酒逢知己,琴遇知音”在“放牧图”遇到夏圣陶瓷老总夏建平之前,这把壶一直没有遇到知音,没人肯定它的价值和艺术性当有人把这把壶送到夏总面前时,凭借多的收藏经验和对王锡良大师的了解,他高价收藏了这把壶夏总很轻,他的收藏经历却很丰富从上个世纪九十代开始陶瓷收藏,他便一直致力于推介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他常常对人说,陶瓷收藏有很大风险,不能盲目,要理性,要买精品,“不管东西大小,即使是小件作品,只要是精品花大价钱也划算好的陶瓷一定要是精品,才有生命力”几个月前朋友把王锡良先生的这把壶送到他的面前时,因为是小件作品,而且要价很高而无人问津,他一看就知道这是王锡良大师的精品之作,他很喜欢,愿意高价收购现在很多人收藏只用耳朵听名气,夏总收藏这把壶不同,他看的是王锡良大师的风格和艺术据他分析,王锡良大师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变化,其作品可以分几个时期,在民国时先生跟叔父王大凡学习传统题材,这把壶是创作,那时大师进入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作品不但时代特征明显,体现了中国农村当时的社会新面貌,而且摆脱了叔父王大凡那种传统风格,“这是先生比较精细的作品,造型、填色都很精致,是他的一件精美的代表作。

更多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行业资讯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