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款识:从帝王年号到人名
Home|陶瓷款识:碗底的学问|陶瓷款识:从帝王年号到人名

可以说从事古瓷鉴定并不是件容易事,它要求鉴定者对于历代陶瓷的器型、纹饰风格、釉料特征等各方面都有所了解,于是不少人试图寻找鉴瓷工作的突破点张子刚的“底足关键说”让许多业余陶瓷收藏爱好者茅塞顿开,便花费相当的精力加强对陶瓷款识的识别能力,但接触后才发现想要熟练地辨别各类款识,其实也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如果对不同的款识从内容上予以区分,比较常见的就有帝王号款、官字款、花押款、堂名款、铭文款、吉语款、用途款以及寄托款(也有人称之为伪托款)以及人名款明清官窑瓷器中最主流的款识就是帝王号款,它于明永乐间出现,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就出土过标有“永乐元”的楷书款陶瓷残件。

明代的帝王号款多为青花料书写,而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官窑瓷器的款识书写也多用青花,其珐琅彩瓷等品种则采用料彩,乾隆之后的粉彩瓷器的款识则多用红彩与帝王号款相映成趣的则是人名款,这种款识标注着陶瓷工匠、瓷器作坊主、器皿监造者或收藏着的姓氏,而且书写与刻划的位置也无固定模式,或刻于陶瓷的外底(多见于明代中晚期到清代晚期),或书于器皿的外壁民国时陶瓷的人名款相对以前变化极大,不仅书写人名,还添加了籍贯、别号等信息,长篇提款屡见不鲜《景德镇陶瓷史稿》称“民国十七景德镇彩瓷业有一千四百五十二户”,红店主为将自家的产品与别人区分开来,多会在瓷器上标注绘制者或店主的姓名尽管陶瓷款识的品种繁多,但这并不能降低古陶瓷爱好者对它的研究热情,这源于借助对款识的观察,人们可以迅速对陶瓷的文化及收藏价值作出判断。

前文就曾提到吕成龙的款识排序法,如果以款识的内容作为评判依据,收藏界也有一个排序原则,依次排列分别为本朝款、寄托款、人名款、字款、画款、简单花押款。

田锋称古陶瓷的款识中纪款比较多见,而民国时期堂名款曾盛极一时

更多市场故事

市场故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市场故事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