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举目四望,随着各地陶瓷产区一顶顶大师的桂冠新鲜出炉、一个个大师的身段闪亮登场,一件件所谓大师的作品却似乎成色不再,改用一下当九江大专员白居易先生的名句:大师渐欲迷人眼,浅深真伪没人提,不知当否?漫画/郭子玉值此业界有识之士都在冷静地思考大师问题之际,有位老师告知这一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在5月24日公布的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条列中,可能景德镇只有4人选上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松了口气,如果这样艺术陶瓷的未来有救了!相比省大师40多人的大名单、国陶瓷大师18人的大名单,还不谈名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现象,使得整个收藏界口诛笔伐大师的价值到底如何体现、大师时代将会如何疯狂下去,单就4这一个数字,我想至少是挽救陶瓷业的一个猛药其实,个人觉得大师评比这个事情成也萧何,何败萧何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个11人的名单虽然是十未评的补充,但也因此拉开了大师每一次评比数量的闸门如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第一次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比成功后,也被第二次评比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冲击了据统计,仅11月的二届评选,全国就有93位艺术家获得大师的称号;加上此前历评选出的国家级、省级以及各陶瓷产区自行授予的大师称号,和各类机构和团体自行册封的诸如世界级、亚太级、收藏者喜爱的民间级等等称号,现在全国拥有各种名谓的大师总数恐以千计,好似雄师雾列,俊采星驰!其实,如果工信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区不评4人,还是2位数的话,那么协会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可能还不被显得这么突兀,也许后面也还会跟着有省陶瓷艺术大师的评比跟上;近闻广东、唐山已经开评陶瓷艺术大师了可是一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名额收紧,条件严谨而苛刻、且反差如此巨大,那么协会的威信将会面临空前的考验。
所以想起了一句话,说美国政界的重大任命都有龄的限制,比如:竞选总统要满35岁。
在英国,不到40岁当不成法官。
我仔细揣摩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在陶瓷艺术界里面,手艺、知识、技术都可以通过传授学习得来,而经验则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积累。
经验的宝贵在于人生的阅历,生活、失败、挫折、恐惧、失落、悔恨、兴奋、激动、成功、教训、沉浮等等,这些综合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铭刻在一个人的生命岁月里便是经验也因为有了这些,才锻炼出一个人的坚韧、坚强、信念、道德、能力和水平。
众所周知,日本人也有一个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头衔,那就是人间国宝,但它的人数是固定的,而且是对艺人和匠人文化的挖掘,通常情况下只有前任去世,后面的人才可能获得补缺的机会也许这种体制也有它本身的弊端,但是怎么也比今天中国在文化艺术层面大师泛滥的制度要好人家去世一个才能接任一个,加上日本人又长寿,熬也能把接任者熬到相当的龄、熬出相当的经验兼且为了获得这个人间国宝的头衔,接任者会一直在自己的专业里面兢业努力,不会懈怠、不敢造次当他真正成为接任者的时候,龄也一大把了,对待金钱、财富、物质早已看透了,他们会自觉地珍惜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头衔、珍惜自己的地位,这是一种自律而今中国评比大师,则将名额成倍数地扩大,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复杂,条件越来越宽松,这样操作的结果大家早已看到,或能感觉到评比本来是对艺术的一种挖掘和抢救,现在变成了你争我夺的名利场,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战场,艺术变成了这个样,是市场化的进步还是文化的陨落?当大师黄袍加身,订单如潮水涌来后,敬业和认真似乎,正在其身上逐渐消失品质毕竟这个头衔就是一个财富的助推器,随着这个头衔而来的是令人眼晕如潮涌般的金钱,地位,而心智却并没有成熟和坚韧、道德并没有坚强和巩固、能力和水平并没有完善和稳定,这样的冲击只会让艺术家们迷失与扭曲少评点大师对陶瓷业、艺术产业没有任何坏处,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华各种国粹艺术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日本人间国宝的经验和效果,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人家在天灾核难面前都不乱,这种精神和作风是深入到一个国家任何角度和位置的,包括艺术文化艺术产业缺失了精神、缺失了正气、缺失了道德、缺失了追求,害的是千万从业者、收藏者甚至是一代代人(作者系陶瓷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