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和青花
Home|金和胭脂红|钴和青花

钴和青花仅次于铁,铜而应用在着色上的是钴像唐三彩的蓝色就是用钴着色的这是和唐三彩的绿、黄同样在以硅酸与铅为主的釉上,代替铜、铁而加入少量的以氧化钴为主要成分的物质,是用750℃上下的温度烧成的在唐代以后,这种釉基本上未加改变,直到明、清两代被用来当作釉上颜料自从宋代以后那种要在1200℃以上方能熔融的长石釉开始发达,于是加以钴青料(以钴为主要成分的着色剂)而发明了色釉,这便是所谓的“天蓝釉”和“霁青釉”或“天青釉”天青又名“仿汝窑”,日本也叫它作“南京青磁”其实这种釉无论在外观或性质上,都是与汝窑截然不同的它具有一种淡青色,是在长石质釉内含有1%以下的氧化钴霁青又名“琉璃釉”,是一种在长石质釉内含有2%以上氧化钴的釉色这种琉璃釉必须挂得很厚才能够充分现出它的美来不过因为釉中的钴青料过多,使得釉的粘性减少,所以不大容易挂得很厚我国古代的陶瓷工人在这方面曾经煞费苦心,想尽办法将釉的分子磨得十分细腻,以增加釉的粘性(一般说来,构成物质的分子越细越能增加其粘性);或者在釉中加入有粘性的物质,然后在这种液体中浸过;另外也有用笔蘸涂或吹挂上去的(要仔细而且反复地将釉涂在坯体上若干层)但是实际上最能够现出钴的美质来的并非它的釉色,而是宋末或元代发明的甚至成为明代陶瓷主流的青花(在我国普通多把青料的钴土矿叫作“珠明料”、“画碗青”等,其所绘的花样谓之“青花”或“釉里青”)。

青花所用的钴青料,最初是一种自西域输入的称作“smalte”或“smalt”的含钴的琉璃色的玻璃,后来才改用一种天然出产的黑褐色矿物(即钴土矿,我国叫它作“珠明料”,日本叫它作“吴须”)把这种精制的珠明料磨得极细,加水使其成为墨汁般乌黑的东西,用来在干燥的陶瓷坯上(日本是用在曾经800℃左右低温素烧过的坯体上)绘画图样,然后再挂上白色的长石釉,用1250~1400℃的高火烧成火焰的性质在釉开始熔融后必须成为还原性,而在烧成的最后阶段需要中性,偶尔也略带一点氧化这样才可以使看来和白粉一样的釉变成具有光泽的无色透明玻璃,而下面最先用乌黑色绘成的图样变作美丽的蓝色此种蓝色以洁白的坯体作背景越发显得鲜艳夺目,就是所谓的“青花”(西洋通称“blueandwhite“,日本谓之“染付”)像这样在白色的坯体上用蓝色绘成的图样,颇有在白纸上的画的那种黑彩的风趣而坯体的白色较比纸的空白尤能动人心目,再加上蓝色的绘画较比墨色更多朴素的感觉这些都是通过莹润的透明釉表现出来,给整体增加了典雅的深厚意味,而洋溢着一种雅洁、恬静的美感,真可说是东方工艺美术的极致了实际说来,并不是所有入窑的器物都能够如此顺利地进行烧制,青花的色调是随着窑的温度及火焰性质而有很大变化的假使火焰为氧化焰,即或用特别好的上等青料,也不会现出那样美丽的蓝色,而会变成略有污染的黑色并且如果温度过低时,青料就不可能变成美丽的青色若是温度过高,颜色虽美丽而图样却流散得不象样子除了火焰可以左右青花的颜色以外,当然钴青料本身的性质也是左右着青花色调的根据我国某些记载,永乐乃至宣德时代因为输入了许多“苏麻离青”,所以宣德的青花非常著名如在清人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就曾有所谓“宣窑青花最贵”的说法而到了成化时由于改用“平等青”,于是青花的色调一度变得清谈后来在正德、嘉靖及万历间又有大批的“回回青”输入,因而这几代的青花色调再度恢复了美观类似此种说法,将青花的色调统统归结于青料的种类这样一个原因,固然不免有些过于夸张,但是确实也多少有一些道理例如,明朝初期的青料并不是像前面所说的那种珠明料,而是一种玻璃质(即smalt)所以极容易被火熔化,同时图样也有流散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任凭如何注意温度的加减而防止其流散,但由于青料本身便起着媒溶剂的作用,使得充分挂有青料的地方很容易熔化到上面的釉中去,从而即或降低窑的温度使所有各部分都凝固,也会只剩下有图样的部分还不免有尚未凝固的地方因此若在这时候开窑放进新鲜空气,那么这个尚未凝固的部分的钴便被氧化,变成褐色或绀黑色关于这个问题乍一想来,似乎是窑的缺点,其实却是它的长处,所以明初的图样能够作出渲染生动、浓淡不同的颜色,而且产生了后世青花瓷所望尘莫及的那种深厚浓艳之趣此外,明初所用青料中氧化锰的含量与氧化钴相差无几,而氧化铁的含量却很多(参见表14)这一点与国产青花料在成分上显然不同(国产青料中氧化锰比氧化钴的含量通常高达数倍至数十倍),也是一般仿品往往忽视的症结所在表14化验部分氧化物含量%sio2al2o3fe2o3tio2mnocoocuocaomgona2ok2o总计青花68.9415.352.17痕量0.250.240.0255.980.972.843.1699.93白釉70.7414.460.970.076.791.362.763.1099.95瓷胎72.8419.030.600.280.010.750.303.113.54100.46(注)本表系中国科学院与江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对宣德青花盘所作的化验结果因在刮取青花试样时,难免有料、釉、胎三者混合成分,所以不可能是当时所用青花料的真正组成。

清朝初期曾经大规模地仿制过宣德的青花瓷,甚至有不少康熙、雍正时期仿宣瓷器连款识也书写宣德号,纹饰惟妙惟肖其方法是在描过一遍的图样上再点加一层浓的钴,然而对于钴在自然条件下所生的浓谈自然的妙趣却不能仿得很像因此只要一看这种钴的浓淡样子,就可以大致区分哪些是明初作品,哪些是清代的仿制品了关于因钴的种类不同而使瓷色发生变化的浅近的实例,如现代一般廉价的青花瓷那种粗糙的青色,是在纯粹的氧化钴内加入四五倍的瓷土,然后薄薄地施用而成的其实纯粹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没有天然物质那样深厚的感觉,而极少量的不纯之物反倒能够左右器物颜色的深浅。

因为天然物内有着各种各样的杂质,只靠人工当然不能十分巧妙地掺入这种少量的不纯物,因而也就很难得到美好的结果但即使用的是同样的青料,而且烧成的火焰和温度也相同,如果釉与坯土的性质不同,也会使青花的色调发生变化这种色调上的一点点变化,除非用实物或极精致的原色版,是很难解说清楚的现在只能在纸笔所及的范围内试加以说明如下:钴是一种近似铁和镍的银灰色金属天然的钴多是与硫黄与砷化合存在于火成岩以及受其影响而成的岩石内由钴与砷化合成的叫作“砷钴矿”(coas2),是一种和锡差不多的具有白色光泽的矿物(英文名叫:smaltine或smaltite,德文名叫:smaltin)。

硫黄与砷化合成的叫作“辉砷钴矿”若将6%的氧化钴溶化在以石英及碳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玻璃中,作出来的就是蓝色玻璃,即前面提到过的“smalt“,如将其碎成细粉可作颜料或供玻璃、陶瓷着色之用至于唐代所用的青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文献上虽未见有明确的记载,但似乎不是用珠明料作成的据说在西洋有个名叫布利纽斯37.464.751.655.500.4427.50(二)4.9728.7019.0545.24(三)7.237.216.9645.896.2412.57(四)5.033.104.013.3759.166.73(五)70.860.430.246.49(六)66.208.641.366.75caomgoas2o3pbona2ok2o灼热减量合计0.60痕迹20.0097.901.5899.543.840.109.1199.156.900.187.720.80100.00痕迹21.4199.4316.3099.26用硝酸铝、硝酸钴和硝酸锰混合而成类似我国的珠明料之物这些都是较为成功的事例

更多陶瓷工艺

陶瓷工艺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工艺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