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名人高士常开导后人要远名利,甘淡泊,但在现实生活里,远名之士很少,近名乃至争名夺利者还是很多,因为名与利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大,一般人是难以抗拒的就为这名利二字,在拥有1700多制瓷历史和全国唯一的陶瓷院校的瓷城,前些时就爆发了一场教授与大师谁更优秀、谁更吃香,乃至教授是否参与评选大师的争论,闹得当地的陶瓷艺术界颇不平静起因是几位资历与名望都高的陶瓷艺术专业的教授,去申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而据称“大师”之称谓,在国家人事部门的文件里,并非正式的专业技术职称,仅作为一种荣誉称号,其工资福利尚不能与教授同等,仅可享受副高待遇,纷争由此引发有人认为,具有正高职称者竟然去参与相当于副高职称的“大师”评选,匪夷所思为此,那所陶瓷院校的艺术类教授,曾对有关部门关于教授也可以参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文件表示过愤慨,并集体抵制参评对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也有教授拒绝参与在一些教授们看来,教授评选的条件严格,既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准(指作品),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学养(如专著、论文等),他们的作品更具有独创性而工艺美术大师们有不少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乃家传或师传的手艺人他们还认为,评选大师的标准难以把握,有一定的商业炒作因素,因而,教授参评大师是不自信甚或是自贬(这一看法自然不被某些大师所接受)。
为此,他们还对几前有关部门编写的一份“陶瓷名人录”,把教授排在国家级乃至省级大师之后而愤喷不平更令人纳闷的是,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中,几名参选的教授只有少数被选上,这又一次引发争议,激起波澜,让教授不如大师优秀和吃香的舆论得以扩展这自然让教授们脸上挂不住,而且问题也有又几分滑稽,在专业技术职称上已达到顶端的教授,原本有资格坐在评选大师的评委席上,如今却降格以求,去争抢一顶相当于“副高”的大师桂冠,怎能不叫人难堪?事情说穿了也很简单,对大师名分争夺的背后,是利的驱动。
这些,各种媒体和相关部门在宣传力度上,确有重大师轻教授的现象,造成一些陶瓷艺术品市场上,大师的作品趋之若鹜且价位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买家,并不识货或根本不愿去对作品鉴赏比较,仅仅是冲着大师之名而解开钱包的,这就难怪那些艺术教授们心里失衡,某位教授就坦言,他以前也极力反对教授去参评大师,如今也不得不接受这一怪异的现实于是,原本为推动工艺美术的发展,只向陶瓷生产企业,陶瓷研究机构以及个体艺人打开大门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也令人尴尬地挤进了高等学府中教授级的选手这似乎应了居里夫人的一句话:“荣誉和名声完全搅乱了我们的生活”所不同的是,居里夫人是在获得诺奖之后,正常的生活被媒体和各类“粉丝”所搅乱;而教授与大师的名分之争,是在为吸引媒体与市场的追逐而甘愿被搅乱。
看起来,名和利果真是连体,要割开很难,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裹挟之下,能将名与利作清醒的切割,甚至将名与利皆抛的贤人少之又少,而托虚名以邀利者则比比皆是怪不得司马迁老先生会在《货殖列传》中大发感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举世攘攘,皆为利往”
市场故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市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