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柴,是景德镇制瓷的第一代能源,用了千余之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艺的变革,如今的景德镇人,对窑柴的概念,知者越来越少了它是天然的松木块柴属固体燃料,柴窑专用规格长约七寸,有五种类型:一为天字号,是直径一尺以上的窑柴片;二为地字号,是直径五寸以上、一尺以下的窑柴片;三为三开片,是直径五寸左右,劈成三块的窑柴片;四为双开片,是直径五寸以下,只能劈成两块的窑柴片;五为秃子,是直径2寸以下,无法开片的棍子柴。
有一种菊花树心的金钱秃子,柴价超过天字号。
这些三开片、双开片或秃子等,多在桃花汛期从东、南、西、北河由柴客水放到镇,所以明代以来又称水柴或放水柴窑柴通过东、南、西、北河,快要流到景德镇的昌江大河时,要在小河的狭窄处扎起柴关,也称水栅、起柴码头设置的办法,《景德镇文史资料窑柴的产运销》说:扎关须视柴的数量而定,千担以上需要扎大关,不足千担的可扎中关或便关。
大关需要大小杉木120根以上,用铁丝和缆绳一根根相扣扎紧,固定在河口的狭窄处,两端紧靠山塝,不得显露空隙柴到关,人可以在关上起柴挑柴,不会下沉但遇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柴关常常陡然下沉,一港窑柴就会被洪水冲进大河,损失很大依靠当地政府,发动沿河民众拦截,可以夺回一些损失。
窑柴到镇后,都由窑柴行代销。
窑屋的存量有限,所以,窑户购买的窑柴,大都堆放在露天农村的天地宽,砍伐下来的窑柴都是堆成一条条高2尺?2.5尺的短墙状;城市的条件不许可,景德镇人想出了一个高招,将它堆成四方的屋宇状,顶部用大块的片柴为瓦,雨水自然地下流,可保窑柴一两不会变质前后,在昌江的河边,到处可见这种窑柴堆,成为景德镇一道独特的景观为保陶瓷生产,长期以来景德镇地区禁止民用窑柴,历史上还曾设有一个?保柴公所?,日夜有荷枪实弹的所丁在河边巡查《陶瓷制品烧成》说:采用木材做燃料,已属极其浪费因此,木柴势将被煤炭、重油、煤气等全部代替因为把木柴用于造纸和木纤维等工业,可以换回高于木柴做燃料所换回价值的10-30倍从起,经过的艰苦努力,到,景德镇终于忍痛割爱,拆除了优秀的柴窑,建起了各种煤窑,全面实现了以煤代柴开始用重油,开始用煤气。
于是,窑柴堆永远在昌江河边消失了如今只有在陶瓷历史博览区里的古窑瓷厂,还保留着它的历史印记
市场故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市场故事 :
其他周边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