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润生:陶瓷创作要有文学性
Home|国瓷艺术的浪漫复兴-徐国明访谈录|程润生:陶瓷创作要有文学性

人物名片:程润生,生,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交通大学海派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代进修于浙江美院先后在景德镇展览馆、群艺馆、国家用瓷办公室从事专业美术及陶瓷美术创作四十余载其作品青花斗彩《硕果累累》、釉里红《晨曲》、釉里红《松高出众木》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情趣》被日本恩卫博物馆收藏青花釉里红《长寿图》在人民画报“走向世界的”发表自上个世纪代开始,先后到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等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并担任主体设计,其展出的作品被收藏家所喜爱他的雨竹,是一首抒情的行歌,虚而为实、笔墨有无间,情致自在其中;他的山水,是一段壮丽的叙事长诗,宛如版画的轮廓线勾勒出雄浑的天地……他亲见日益众多的模仿与拼凑,自己却始终坚持原创,更以丰富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践行着自己的文艺创作理念:陶瓷创作要有文学性他,就是充满儒雅气质的陶瓷艺术家———程润生国际视野程润生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和那时多数人一样,他下过乡当过知青,返城后,他来到了景德镇革委会展览馆工作,一呆就是程润生家里没有人从事过陶瓷工作,之前也没有绘画基础,然而他身上有着传统文人的味道他爱看书,尤爱看史学方面的著作,《史记》等经典文学常在他手边,常看常新,“读史使人明志”,看得远、想得透的程润生自有一番独到眼光他的文章也写得好,在景德镇革委会报道组时曾留下不少妙文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多的阅读习惯已经内化为程润生的一种气质,更是他陶瓷创作理念形成的一个先决因素到展览馆后,程润生被安排系统地学习绘画,从西洋的素描、水粉到油画,他无一不刻苦用功,后来更被安排至浙江美院(后改名为中国美院)进修半。

直到这间,程润生既打好了坚实的基本功底,更与陶瓷有了初步的亲密接触:在这期间,他曾多次以展览馆工作人员身份,带领当时景德镇各陶瓷单位的骨干艺术家深入生活、写生,在庐山上,他曾陪伴王锡良等大师创作一个多月之久,近距离、全方位地接触了多位陶瓷艺术大家的创作全过程。

后,程润生调至国家用瓷办公室(专门负责生产开发和提供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事活动的礼品瓷的部门),从这时开始,他真正开始进行陶瓷礼品与展览的专业设计,留下不少经典作品,而他的国际视野也正是在此时形成,程润生带队去日本,与当时最著名的日本高岛屋百货联合办展,那时出国的人员,几乎是景德镇“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艺术家,而在这群人当中,当时还不满30岁的程润生又是最轻的不论是给世界博览会设计的中国馆外形(),还是带队十位国有瓷厂厂长在美国成功营销(1989),程润生精准而独到的国际眼光都令众人刮目相看,以至他现在去上海交大海派文化研究所讲课时,依然是最受欢迎的教师,他在分析世界各国的陶瓷美学及美术的审美倾向时,总能深入浅出,独到而精准也正是这种国际化的视野,让他的陶瓷作品往往能从形式和精髓上跳出传统的窠臼,令人耳目一新。

陶瓷的文学性程润生十几来默默耕耘,低调作画,在陶瓷的世界里享受着宁静自得,也许这正是他从西画学习入手,作品中西画的味道却并不浓烈的内在原因程润生喜欢中国画,在他眼中,陶瓷与中国画有更合拍、一脉相承的味道,他曾尝试将非常原汁原味的中国画风搬到陶瓷上,如他创作的《双吉图》,尽管这种作品不多,他也不曾打算将这种风格作为自己的特色,然而这幅作品却不经意间展现出程润生深厚的国画功底。

程润生所衷情追逐的,是陶瓷作品的文学性正像清初画家方士庶所述:“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妙”“有些作品要抒情,像散文,有些作品要炽热,像杂文,创作《秋江渔歌》时,就着意在它的诗情画意上有多少种情感,就有多少种画作,就像唱歌一样,流行歌曲大家都会唱,但要唱出韵味,就比较难,好坏之分就在韵味上。

”程润生说程润生的作品,恰如一块璞玉般,初看似乎平常无奇,细看却有大不同的韵味在其中他的400件全釉里红瓷瓶《竹报平安》,将最难表现的“雨景与夜景”中的“雨景”展现得惟妙惟肖在程润生眼中,竹不是简单的竹,有“晴天的,有下雨的,有下雪的,有起风的,世界上没有一株长得一样”,他用最纯净、对比最强烈的釉里红,竟能表现出竹在雨中凌乱而有气节,苍翠而欲滴的一种动势,令人惊叹他超凡的观察力之外,更对他独特的表现力佩服不已而他的山水画作,又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版画的设计姿态,令人惊喜这一切的惊喜,在程润生看来,都是那么应当,因为对他而言,陶瓷艺术的创作,正是由心境而生,用情演绎的一种动情而有韵味的过程(晚报记者陈瑶)

更多高工讲师

高工讲师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高工讲师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