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千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而瓷业辉煌与其先进的制瓷工艺密不可分,在长期制瓷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谨的传统手工制瓷工艺据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一只普通的杯子细分起来工序达到72道之多,因此有“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的说法,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也使景德镇瓷器得以成为全国瓷器的翘楚。
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机械化生产大规模的推进,很多古老的手工制瓷技艺日渐式微,甚至面临失传的境地在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今天,抢救性保护、完整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成为当前文化大发展背景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大要素今天,我们粗略盘点制瓷七十二道工序,看一看千瓷都景德镇有哪些濒临失传的陶瓷技艺做坯:是泥巴变成瓷坯的第一道工序,师傅通过手动车盘,将捺好的泥放在轱辘车的转盘中心,通过转动的车盘以手间距离的收放,即可以做成器皿造型,每只坯要求厚、薄、大、小一致,形状和模型一样印坯:印坯是圆器用于器物内壁定型的专用模具它是用山土制成的干燥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吸水性制模技术要求高,通常是“一尺之坯只得七八寸之器”,修模则要“熟谙窑火泥性方能计算尺寸加减以成模范”利坯:经过拉坯成的圆器器皿,待稍干后,还需套在尺寸相符的模具上用手拍打按实,这样就能做到坯胎的规整一致要使器皿表面光洁和厚薄一致,还得经过轱辘车旋削,而这种称为利坯工艺,是成型最关键的工序剐坯:拉坯的时候圆器的下部会留有一段长约二至三寸的泥足,这是方便取坯绘画青花时掌握用的,画完后,必须把泥足挖掉,这道工序俗称剐坯(或叫挖足)捏雕:瓷雕中的一种,把少许的瓷泥放在手掌中用搓削剔压等技法,可以组合成各种花鸟,造型十分逼真挛窑:柴窑烧过多次,难免会有损伤,就应该请挛窑的行家来修补。
他们调的泥像糖浆一样黏稠,把砖排砌上去就很紧贴历史资料记载,古时有户姓魏的人家,就专门从事这种行业,在景德镇非常出名填色:景德镇的彩绘分工很细,一般来说画的人不填色,填色的人不会画,而填色的技术比较复杂,并且细致,仅晕染法就有用油和用水的区别茭草:瓷器发运前要包装好一般碗杯盘碟之类,以三四十只或五六十只为一组,茭草成长形圆柱状,再用竹篾横扎在腰间,这样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搬运,都很方便和安全,而且还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