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历代原料产地初考
Home|浅谈日用陶瓷装饰的创作与设计|瓷都历代原料产地初考

『鸿永独家资料刊载』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历千而不坠,是和它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瓷用原料分不开的唐、宋以前,景德镇制瓷就地取材如南山、三宝蓬、柳家湾、白虎湾等地,均有烧造瓷器之古窑遗址,而那里都是瓷用原料产地从元代起,景德镇的瓷用原料产地,开始有了零星记载蒋祁《陶纪略》载:“进坑石泥,制以精巧湖坑、岭背、界田所产已为次矣比王坑、高砂、马鞍山、瓷石堂、厥土赤石,仅可为匣……攸山、山槎灰之制釉者取之……必剂以岭背釉泥而后可用。

”以上除马鞍山匣钵原料,到解放后曾一度继续采用外,其余有的早已停采,如界田、高砂等地;有的则今昔异名,莫知其所在了明、清景德镇的瓷用原料产地不断扩大,并为后来的瓷甩原料供应奠定了基础宋应星在之坞脚岭、白石林者佳。

”而产自原浮梁东乡方家山之红泥,块色粉红,故亦被命名为“红高岭”,但经烧则为白色,至于所谓“小黑土”,则产自原浮梁南乡,清代舂户,多合用之境内清代除袭明代瓷用原料产地外,又有茶塘、中坑、皆出名,作“不子”。

还有“箭滩不子”一种,属最差瓷用原料,用于制作粗瓷此外,还有利用“滑石、“石末”为制作特殊器物的瓷用原料,《南窑笔记》提到:“以滑石代高岭配合名铁骨泥”,《景德镇陶录》又提到:“湖田石末,出湖田一,二、图,用以和官土造缸,”境外有“星子高岭”,产于星子县西部、西南部,及北部余家斜、板桥上、王虎港、大排岭等处距景德镇城区200多公里,洒若糖点,莹石白玉,闪烁若金星者为上”传说,明万历间,有麻仓大王据麻仓山反抗明皇统治,为原浮梁武拳蓝魁所破麻仓釉石曾被停采,直到清代才被重新开掘后为瑶里釉石所代替,最好的产于上青树下,下青树下,得儿坝,星柱槽等处;次一点的产于新口、栗末槽、楮树坞、上行降、下行降、虾蟆石等处最差的产于狮咀、大土、船石、饶坞、白夹槽、小树坞、半坑等处釉果亦有产自长岭和义坑的,其石均有柏叶斑,分别作“青黄釉”与“浇白釉”桃树坞,现称“楮树坞”,所产釉果,“青花白器通用之”“大树坞釉果,性硬而微汗,造瓷不挫,清代列为上品”其它,如银坑、东埠等地的各种石,均可舂釉《南窑笔记》上有所谓“在配者取合不同,各有专秘之秒”当然,当时的“紫金釉”,也是完全出自境内山土舂成,“色黄紫,性耐火坚实”境内“石英”,亦产于三宝篷,品质很纯,是配白釉的良好,原料“釉灰”则出自原浮梁之长石?,取山上坚石,火炼成灰,再用被称为“凤凰草”之“蕨”舂极细,以澄清之,即成了瓷用原料,还有产于城区南面之“牛角岭釉灰”,其配制方法,采取最纯的石灰石块,置于石灰窑之中,再以产于牛角岭之凤凰草敖在石块上,这样相间层社烧炼所得之石灰和风凰草混合破碎,闰净应用它们之间的比例不一,宜于配青釉的熔剂,透明性强,对釉下青花的发色作用最佳“无釉石”,即“石灰石”,境内产于城区附近之八卦山,用于作白釉,或青釉之熔剂,效果良好境外有“陈湾釉果”,产于鄱阳之陈湾和焦源坞两处,品质不及境内瑶里釉果,只能作为中、下等瓷器之釉面配料用而贵溪长石”,则可作为上等瓷器釉面配料用它产于境外鹰潭之龙虎山,含有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等夹杂物当然,石英、白云母对于瓷器烧成的颜色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而黑云母则影响很大,必须除去,品质才能超过釉果,去除的方法,是先将长石粉碎,放在水中淘洗,黑云母浮在水面,把它捞去,长石烧成,即呈乳白色贵溪还出产“滑石”,配釉可起熔剂作用产于境外乐平之“土滑石”,又名“滑石子”,配釉亦能起熔剂作用境外河南之“花乳石”,又名“白云石”,带灰白色,配白釉时,更可作熔剂用它的优点是熔融温度的范围较长:特别是古老的柴窑火度,不同的窑位,虽有参差,但用花乳石配的白釉,不至发生不熟及过熔的缺陷,一般“石灰釉”,在煤窑烧成时,最易发生黄色或气泡,如用“花乳石”配釉,缺陷可以减除,但对于釉下青花,用花乳石配釉,则不及丫石灰釉”鲜明瓷用耐火原料,境内有产于城区之马鞍山“老土”和“子土”,前者土质赤褐色,强铁质粘土,可塑性良好,配制匣钵,能增加其结合力,使瓷用匣钵耐火不裂;而后者,为砂石质块粒,带灰白色,无可塑性,它的作用是减少匣钵泥的可塑性和防止收缩,使其耐压,不易软化马鞍山还产有“白土”,为灰白色、土块状,可塑性极强,耐火约在1580度以上,为制作瓷用匣钵之主要原料境内产于柳家湾之“白土”,性质与马鞍山白土相似境外有产于乐平之“白土”,矿坑分布在牯牛岭、麻石上、周家山、王治堂等处,性质亦与境内马鞍山白土相同

更多艺术信息

艺术信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艺术信息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