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皮影戏,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这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的民间艺术已经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和喜爱而说起景德镇,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那些精致美观的瓷器,但是很少人知道,在九十代初期,景德镇也出现过堪比皮影戏一般的民俗艺术瓷偶戏,10月25日晚21时,在我市一间普普通通的店铺二楼,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正悄然上演历史瓷偶戏的由来上世纪初,我们景德镇就有属于我们自己独有的戏种,也就是瓷偶戏说话的人叫做徐国华,今已经37岁了,是一名陶艺家,他告诉记者,除了做陶艺,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我市仅存的几位现代瓷偶戏传承人之一说起瓷偶戏的由来,徐国华便开始滔滔不绝,原来,在(民国),当时浮梁有一个知事叫做陈安,当时因为是国民党统治,为了防止当地戏剧演员们拉帮结伙,影响国民党的统治,所以陈安当时就下令不允许用人来演戏,但是聪明机智的景德镇人民便结合当地的特色,完美的利用陶瓷与木偶的特点,用陶瓷做头像,再结合服装便制成带有景德镇地方浓郁乡土气息的瓷偶在上世纪五十代,瓷偶戏在景德镇民间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成了祭祀和答谢窑工的重要表演项目徐国华说,当时的人们,也喜欢把这种戏剧表演形式称为撑头公戏和撑菩萨头戏故事因为电视结缘瓷偶的一天,徐国华正陪同师傅焦健懿正看着电视,当时电视播出的正是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的消息,焦健懿在看完节目后说的一句话得到了徐国华的注意我还记得,当时他跟我说我也会这个,我会的比这个还厉害,而且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徐国华说,在听到师傅这么说后,当时心里简直好奇极了。
在询问过师傅后得出的消息,更是让本来就满怀好奇的徐国华吃惊不已,他从来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师傅焦健懿,竟然是景德镇民俗技艺瓷偶戏的传承人我师傅也说了,他很想恢复景德镇的瓷偶戏,但是由于事已高,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做些事了,于是做为徒弟的我,一定要完成他的夙愿创作历时近七困难不断因为师傅事已高,记忆也一直断断续续,从开始,徐国华就一直在为瓷偶戏做准备师傅纪大了,这些来一直都是师傅他想到什么,就跟我说,我再去做尝试徐国华说,单是烧制瓷偶,就花费了他三时间,每做好一个,他就给师傅看,但是都没得到师傅的肯定师傅知道原来的瓷偶是怎么样的,但是他表达不出来,最后花了约三时间,我才烧出了师傅满意的瓷偶徐国华说,他烧制瓷偶是师父传下的传统手法,如果用现在的工艺去烧制这种很原始的瓷偶很难,就算做出来也达不到原来的那种独特的味道当时师傅说这就是他最满意,就是原来的他看到的瓷偶时,我心里的那块石头才落了地瓷偶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戏剧本,为了塑造传统,同时为迎合海外市场,徐国华制作了两本戏剧本,即《童宾传》和《三打白骨精》童宾是窑神,也是最具有景德镇当地特色的一个人物,但是历史上对他的描述并不多,只有几十个字,所以我就丰富了这个故事,还给他加了个女朋友,叫青花。
从徐国华的剧本里,记者看到了从爱情纠葛到对不屈命运的抗争再到神话传说,可以说这个时长半个小时的戏剧里面包含了诸多时下电视剧的流行元素除了对人物的塑造,瓷偶操纵的手法也十分考验人据徐国华介绍,瓷偶要控制的地方很多,从瓷偶说话到动作都不能让然看出来僵硬的感觉,要求手指特别灵活,最难的可以说是用瓷偶的手来抓东西戏剧里有两个瓷偶抬一个瓷偶,如果没有一定操作功底,很难完成动作当晚,在徐国华工作室的二楼,徐国华的学生们就给记者表演了一段生动的瓷偶戏剧,让记者大开眼界通过观察,记者发现,不但是瓷偶制作的精致,就连这不足三米舞台上的道具也足以让人体会到制作者的用心舞台上,葫芦窑、瓷马、利坯车、沾釉桶等一整套制瓷设备应有尽有,再加上古代陶瓷作坊的背景,让人真的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除了基本的道具,在幕后,记者还看到了制作仙气的加湿器,用来旋转拉坯工具的小马达,还有一些特效、烟火等工具这对于道具匮乏的最原始的瓷偶戏时代来说,无疑是一个创新在参观完这些器械后,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记者会用简陋但不简单来形容徐国华说,因为大家白天都有课或者要工作,所以他们一般晚上才开始创作和排练。
表演瓷偶很有趣,有信心将其发扬光大魏扬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一名研究生,目前也是徐国华的学生之一我是经过熟人介绍认识老师的,在知道他在搞这个瓷偶戏之后,我非常有兴趣,于是就跟着老师开始学了魏阳说,陶瓷是景德镇的特色,但是现在目前景德镇存在一种民俗文化的缺失,艺术形式多数在还保留在传统的制瓷工艺和画瓷工艺上然而瓷偶戏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种缺憾,所以对于瓷偶戏的未来,他十分看好体型娇小的邓洁也是瓷偶戏的主演之一,对于瓷偶戏,她跟所有参演人员一样,对瓷偶戏一直喜欢得紧,她告诉记者,据了解,像这一场戏时长为30分钟,两只手托着瓷偶做动作,时间一久就会酸痛难耐而每次练习的时候她都要穿上高跟鞋,要不然达不到舞台的理想高度,排练一场戏剧下来,她要比别人耗费更多的体力邓洁却说,虽然要一直举着手,手会很酸,但是自己真的投入进去了就不觉得累了徐国华对于自己学生的表现十分满意据他描述,直到初,他才把剧本和瓷偶创作完毕,这七名学生在这里已经排练有一多的时间了现在我们操作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了,但是现在的音效和配音都是由我和学生做的,还需要完善,等将音效和配音制作完善后,我希望明的瓷博会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回忆市民:瓷偶戏是儿时难以磨灭的回忆瓷偶戏已经消失半个多世纪了,对于瓷偶戏的回忆,必须得找到那些出生在上个世纪代之前的老人经过几番询问和调查,记者找到了已经76岁的老余。
我们那时候叫做菩萨头戏,那时候我们景德镇还没有现在这么大,他们一般就是在现在的御窑厂这里摆老余说,那是他只有十一二岁,瓷偶戏对于他们那个代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磨灭的回忆我还记得,那时候御窑厂门口有个大钟,上面有汪精卫的跪像,我们都把它叫做标准钟,而一般演戏的人,就在这口大钟的下面老余说,那时候演戏的人通常只有两三个,先是敲锣打鼓吆喝人来看,然后就搞个小幕布台子当舞台,而条件好的就用戏台屋而表演者一边唱一边摆弄着菩萨头,在小小的戏台上面打翻筋我记得最深的就是武松打虎和卖油郎非常好看说起那时候的场景,老余还意犹未尽,他说,那时候的人讨钱也很有意思,戏一停就有人来收钱,一般小孩不给,会跑掉,大人给的也是一毛两毛老余说,现在在大街上都看不到这些了,让他很有遗憾,当记者告诉老余说有人正准备把瓷偶戏重新搞起来时,老余顿时来了兴趣如果搞好了,一定要叫我去看保护争取明申报相应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采访过程中,徐国华明确告诉记者,自开始,他就开始为瓷偶戏做准备,直到今,他已经创作了两部相对成熟的瓷偶戏,现在的他正在积极为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做准备对于这个已经失传半个世纪的瓷偶戏,我市相关的文化监管部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26日,记者找到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高斌,高斌告诉记者,他已经对徐国华的瓷偶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并一致表示将大力支持这个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我现在正准备让他准备一些材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明可以为其申报相应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斌告诉记者,现在徐国明差的就是一些对于这个民俗技艺的相关依据和材料而单这个项目里面有两个可以挖掘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瓷偶烧制的技艺,一个则是舞台表演的技艺记者手记等待涅磐的瓷偶戏其实,在接到这条新闻线索的时候,可以说整个人的新闻之火就烧起来了,一件已经被历史封藏半个世纪的宝贝即将重见天日,心情能不激动么?景德镇作为一个以瓷闻名世界的城市,除了最近兴起的瓷乐,在很多领域都是一片空白,对于有回忆的老人们来说,瓷偶戏可以让他们回顾儿时记忆,而对于瓷都来说,却是一件大喜事现如今,国内各省市的许多地方都在为当地的特有民俗文化如木偶戏、傀儡戏、傩舞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世界瓷都的景德镇,如果能把陶瓷和当地特色服装结合的瓷偶戏申报到世界非物质遗产,这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喜事,到时候,我们瓷都人可以很自豪让世人知道景德镇的民俗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如果提起瓷器,人们就会想到景德镇,像不久以前的瓷博会,人山人海,足以证明景德镇全国的聚客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游客们一踏上景德镇,在赏瓷购物之余,能逛一逛古窑,看看一看御窑厂,再听一听的瓷乐演奏,最后再停下脚步看一场别开生面的瓷偶戏,这将会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旅程,必定能吸引到更多的旅客来瓷都观光如果瓷偶戏能够被认可和推广,从一定意义来说,也会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让制作瓷偶成为一个特色行业,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就瓷偶本身来说就非常具有收藏价值,逢过,亲戚来景德镇,送个几套制作精良的瓷偶,一定比几副瓷器碗筷有面子的多
陶瓷新闻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