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中国陶瓷》艺术版:到烟台后我才得知,我要上的石油钻井平台因为锚机还没装上去,需要延期数日无奈之下,只好和摄影师到处闲逛某日,我们俩上了距烟台东南不到10海里的崆峒岛,在那里盘桓两日既名“崆峒”,当是海外仙山,登岛方知,其实就是一渔村,岛上遍布渔具和耕海养殖的沉箱,烈日之下,臭不可闻幸好岛的北边陡峭,还算清净海滩上有一搁浅的木船,当地人称“舢板”,看它瘦骨嶙峋、离群索居的模样,我想那更多可能是被废弃——去我住宋庄时,隔壁邻居中有一山东籍的画家,专画这种舢板,超写实的手法将船上的每一处沧桑都纤毫毕现,很具视觉冲击力,我去观摩他的画作时,正逢他改变画风,将原来的暖色系变成冷色系,尽管还是走写实路线,但原来的批判性被调和成一种媚俗的空蒙,问其因,回答说“这样的画作更有市场”。
我听后心里暗自可惜市场号召力这种东西真是一柄双面刃,它就像这不断拍打海岸的波浪一样,在否定的同时也在雕琢,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孕育真正的珠圆玉润如果是一位收藏家,肯定对那位画家早期的舢板更钟爱有加,因为那里面有经得起时间漂洗的东西,那应该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固化的岁月,是蹈海之后的斗志犹存,是一伏枥的老骥……而后期的舢板更像一段无舵无动力的漂流,有的只是顺从和臣服,是万念俱灰之后的一潭死水可现实却是“这样的画作更有市场”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先生最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访谈时,借乔布斯说事儿,认为中国舆论顺应国民对“苹果”产品的疯狂推崇而对乔布斯的过度报道,是“偶像的物质化转型”,说明中国现阶段精神价值的丧失,“所有的精神圣殿已经倒塌,而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只能是满足低级功利欲望的商场”这一现实反映在艺术品(或者工艺品)的收藏,就是“糖水作品”的泛滥,类似那艘在蓝色调系中迷失的舢板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中国陶瓷》艺术版:我告诉朋友我要在石油钻井平台上待一周,朋友都问:是去调查“康菲”吗?我问:康菲是谁?众朋友一副吃惊模样……我的确是离现实越来越远了,曾经每天一篇时评的日子日益稀薄,我对世事新闻已经抱有龙钟之态,这是一种衰老与枯萎吗?起码有朋友就不这么认为。
这位朋友曾经告诉我:自己的世界也是一个世界——那是一位藏家,靠卖火锅底料发了财,藏品中最多的是床和牌匾,多从川中民间搜罗而来,走进他的园子如同穿越,仿佛置身从前有次我问他:你收藏这么多相似的东西,值得吗?他告诉我,他收藏的这些床现在在民间已经几近绝迹,“它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我收一张,民间就少一张,总有一天你就只能从我这里看到这种床的实物。
”看得出来,这位朋友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而不能自拔我个人认为,私享是收藏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位朋友已经洗得很明白了,之所以大费周章把那些床从民间搬进自家园子,日的就是为了“我有你没有”这种思维的极端便是藏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世上仅存的两只花瓶被一个人收藏r,这个人于是当众把其中的一只砸了,让另一只变成孤品——我真担心某一天我那朋友会把园子里绝大多数的雕花床当劈柴给烧了,因为里面真正的精品并不多。
和我一同上石油钻井平台的是《锦绣》杂志的图片总监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师,同时也是一位古董相机的收藏者,这人其实工科出身,对机械不仅懂,而且爱好,所以他收藏的古董相机现在都能使用,这次上船,我听见他在里跟人炫耀,他离开北京时收了几百张“东德相纸”,用这种相纸冲洗出来的照片,“漂亮得让你心醉”……这位同事的收藏原则是“能用”他的藏品其实也是他的工具,不仅仅是一味地消遣与把玩,而是使用它这实在是一种很豪华的行为。
故事说到这里,该收官了: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中国陶瓷》艺术版:那位画家在稀释自己的价值,他在让自己的画作沦为“糖水”商品之后,由“艺”降格为“术”,这种“术”的东西对主流文化不构成颠覆与解构的危险,但它对市场形成繁荣要素,它能拷贝,可以量产,就收藏而言,意义与价值都不大;那位火锅底料供应商在累积自己的价值,他的价值在数字的两极问游走,大锅煮的结果是为了最后那一粒结晶,这样的辩证是一种民间的智慧,同时也有可能是一种邪恶;最后那位摄影师在使用价值,这种价值不仅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值,更在使用的过程中衍生新的价值三人孰高孰低?我认为实在不必太过纠结但三人的路线与趋势却是再明晰不过,一位将艺术品工艺化,一位力图将一种工艺固化为一种文物,而最后这位是激活文物的工艺能力,创造艺术品……按照“投入与产出”这样的经济原理来审视,你会发现,火锅底料供应商的风险最大,他最有可能什么也捞不着;画家的投入与产出比未必如他想的那样合算,一张画卖一万和十张画各卖一千,尽管绝对收入相同,但未来一万的画显然要比一千的画有更大的升值空间比较而言,摄影师是最经济的。
我个人对这样的比较是兴致盎然的,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类似的故事很有些寓言的效果,听1董了,应该多少有点现实意义比如秋凉又至,景德镇的陶艺家们又要开始他们一一度的生肖瓷大战了——说这种产品是一种“糖水”,我想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否定——卷进生肖瓷大战的大师是越来越多,产量渐成蔚然,景德镇各种陶瓷工艺的手法,几乎都有在生肖瓷中得到体现……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还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责任编辑:程丽芳
市场故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市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