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类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古老的文明留给我们丰厚的艺术遗产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浮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觉艺术,浮雕与其它艺术形式一道,以它的发生发展记载、构筑着艺术的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存在一般说来,为适合特定点的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的出发》(见图),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觉冲击感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见图),他们很好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浮雕空间压缩程度的选择,通常要考虑表现对象的功能、主题、环境位置和光线等因素,其中环境与光线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雕塑家总能很好处理这些关系,从而使作品达到良好的觉效果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创作原则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态各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一般说,高浮雕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浮雕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圆雕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相比之下,浮雕虽然更多受制于一种依存关系,即对“平面”或“墙面”的依赖,但其独特的表现特质和丰富的雕塑性造型手段仍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而且,其审美特性在现代艺术革命的促进下,也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对固定“墙面”的依赖性和适应性,在现代浮雕上已不再象古典浮雕那样显得那么强烈、拘谨和不可动摇对现代浮雕而言,作为载体或环境的“墙面”是自由的、可选择的,它因此具有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二、浮雕的起源与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以来,艺术一直是整个人类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始先民由于对自然现象还无法正确解释,于是产生了原始宗教,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随着原始宗教的发展,原始雕塑艺术也作为祭祀信仰、崇拜念的体现方式或表达形式而得以发展山洞中的原始岩画和雕刻,最初表露出浮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原始特征人类的物质生活,往往影响到精神上的表现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狩猎采集生活所触的自然对象,把它们描绘成平面的绘画,以表达人们对这些事物的关切当人们发明线刻,意欲以岩石等硬质材料固定和保存这些形象时,最初的浮雕便产生了随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发现了暗影表现法,逐渐由平面形相的涂绘进到对物象体积的关注这种关注以及采用各种材料来达到体积表现的造型实践,促进了圆雕最初的发展原始时代的岩画、线刻,无论是模拟自然的写实物象或是装饰性的图案,其描写方法或造型模式多大同小异尼罗河流域及中海东部,各洞穴中所发现的线刻,其方法皆是先大略勾勒外面的形廓,然后予以着实的描写并刻成线形随制作工具的发展,浅浮雕性质的岩刻也受到相应的促进中国北方的原始游牧民族在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留下了大量记载他们生活历史的岩刻(或岩画)这个区的岩刻特点是,写实性强,多以牛、马、山羊、鹿、虎、豹等野兽和家畜为题材;原始艺术家们将图形绘于致密光洁的黑石上,后用专门磨出的尖锐硬石刻出图形,成为石刻浮雕艺术的早期表现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陶器与制陶相关的塑造技术和装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雕塑形态的发展除彩绘线画外,不断推进的陶器装饰还发展出具有雕塑感的装饰形式,出现了立体的印纹、划纹、刻纹和堆纹等,甚至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陶质圆雕、浮雕或透雕考古资料表明,与石雕一道构成原始雕塑的丰富面貌的陶塑包括泥塑,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中海、欧洲中部西部以及中国等广大的文明区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以后,浮雕艺术逐渐走向繁荣在许多文明古国,为祈求死后永生而修造的陵墓,为祭祀祖先神灵而营建的庙宇,以及为颂扬帝王功业而树立的纪念碑,无不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浮雕这种兼具雕塑的实体性和绘画的叙事性的表现形式,很大程度适应于古代社会生活和精神取向,它为表现人们想象中的神圣世界或伊甸园般的天国理想,以及记录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方式和广阔的天公元前世纪,埃及已经成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在那里大量的浮雕被用来装饰陵墓、庙宇和纪念碑埃及人创造性运用了三种典型姿态(①全部的正面;②绝对的侧面;③俯的顶面)来塑造浮雕人物形象,努力营造一种静穆、神秘与威严的气氛“纳米尔石板”(见图—)的浮雕风格形式,标志着影响持久的埃及艺术程式的形成其单纯简练的曲线造型和几何因素,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已趋于完善有力的线性的塑造,使浮雕与题目、铭文的刻划具有相同的意义在这里,硬直的阴刻线条强调了有精神象征意义的“动势”,而不再局限于再现一个现实化的形象和场面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浮雕艺术在两河流域的各个王国中呈现出不同风貌,而亚述王国的浮雕无疑达到了最高峰亚述浮雕遵循叙事原则,以宏大的构图和细腻的刻画,铭记了国王的伟大功业和历代王国的兴衰荣辱写实风格的《纳拉姆辛纪功碑》(图)朴素而庄严,其构图巧妙,人物安排得当,对国王、侍从和敌人都作了出色的描绘;对体积感的强调和肌肉的夸张表现,赋予浮雕形式以遒劲而蕴藉的张力《受伤的牝狮》(图)也是亚述浮雕的代表作,它以生动准确的线条,精妙把握住感人的瞬间动态,充分显示了亚述艺术家刻划形象、渲染气氛的高度才能新巴比伦时期的琉璃陶浮雕,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与亚述王国的平面式的处理手法有所不同,它以高浮雕的形式来塑造形象,然后再施以釉色装饰,这使得造型主体更加生动且具有真实感新巴比伦的琉璃陶浮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亚述的艺术传统希腊古典雕塑是西方雕塑艺术的典范古希腊是一个泛神论的国家,建造大规模的神庙是出于对神的崇拜,这些神庙成为浮雕的主要载体公元前世纪,进入鼎盛时期的古希腊开始大量运用浮雕来装点城市和建筑包括三角楣墙雕刻、浮雕间板和饰带浮雕在内的巴特农神庙上的浮雕艺术,无疑是希腊古典雕刻遗迹中最伟大的作品楣墙雕刻的高浮雕近乎于圆雕,;占据饰带矩形空间的是为数不少的浮雕间板,它们描绘了勒庇底人和堪陀儿、神祗和巨人、希腊人和阿马戎人的战斗场面(图—)这些显然出自不同学派艺术家之手的浮雕间板,尽管雕刻风格和手法各不相同,但都能将多样丰富的内容巧妙、得体安排在特定的平面空间中,没有生拼硬凑之嫌饰带浮雕象间板浮雕一样,沿着建筑向四面伸展,规模宏大《游行行列的骑手》(图—)对透缩短理解得更为完美,表现技法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如恰当缩小形象的最远的部分,而凸出的部分却保持高度上的一致;形象之间用相互穿插、依偎、重叠的方法,续传达浮雕的深度,以造成人的错觉这种不断成熟的错觉深度的表现技巧,在珀加蒙的宙斯与雅典娜祭坛浮雕饰带《神祗大战巨人》(图—)中发挥到了极致近似圆雕的高浮雕手法和渐远形体的大小交错排列,最大限度暗示了空间的深度,整个构图形式则给予者以强烈的运动感和冲击力希腊浮雕艺术建立在卓越的写实基础之上,其人物造型结构严谨,解剖准确,表现出希腊人在写实造型方面的高超技巧希腊人有注重“逻辑”和“求真”的传统,他们的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的察,逐步找到了描写自然的方法希腊早期的雕塑,衣服通常用凹线来表现,随着求真的发展,这些衣纹变为凸起的造型线,传统的二度空间被三度空间所取代古希腊浮雕为西方艺术创造了一种美的典范,并在西方艺术史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中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浮雕艺术以装饰形式在礼仪性器物上获得突出的成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商周青铜器上的浮雕装饰纹样,它“以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现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感情、念和理想”(李泽厚语)“饕餮”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最有特色的一种浮雕装饰样式作为平展的兽面纹,它以鼻为中心,向两侧展开,形象十分图案化,雕塑技法的运用使之在器表的平面上表现出一种浑厚、凝重的立体效果(图—)中国古代浮雕艺术的繁荣,集中体现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魏晋以后佛教造像与陵墓建筑之中两汉时期为数众多的画像砖,是中国特有的浮雕艺术样式它把叙事性和表现性统一起来,以生动的情节和传神的塑造,对当时的社会风俗、生产生活场面和神话故事予以形象的描绘它的造型手法具有写实性,但其构图和空间处理却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方法,因此在把握对象方面显示出一种高度的自由(图)画像砖中最常用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是“平面浅浮雕”,其一般做法是在印模压印出的凸起却细腻平整的画面上再加刻阴线,勾勒出画像的细部,穿插其中的面和线使造型形象丰富而生动对中国浮雕艺术而言,作为造型语言的“线”的大量运用,是富有审美表现力和民族气质的特点除汉画砖外,西汉的石刻艺术如陕西霍去病墓的石雕,也呈现出线性表现的重要特征(图)在这里,线比立体块面具有更大的灵动性和流动感,通过雕刻线条的运用,浮雕和圆雕结合一体,带给人以巨大的力量感、运动感和扩张感东汉的墓室石刻艺术,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浮雕艺术的基面貌尽管它在内容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其雕刻技法或手法却变化较多,或剔平雕阴刻,或剔浮雕阳线,十分注重线型的凹凸处理,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和聪慧才智在古代印度,最受重且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是雕塑浮雕形式成为寺庙雕刻的主要装饰手段作为印度早期佛教艺术的巴尔胡特宰堵波的围栏浮雕(图—),可谓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以线刻为主的浅浮雕,丰富内容的形象挤满了画面,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充实感和独具匠心的构图处理密集紧凑的填充式构图和一图数景的续性构图,一定程度突破了现实的时空局限,获得了艺术上的表现自由作为神圣的象征,理想的人体造型为印度和古希腊人所认同,所不同的是,印度人强调人体的肉感,坦诚受并歌颂肉体的存在《约克西像》(图—)以优美的形曲线,体现了合乎印度审美规范和艺术程式的标准的女性人体美,象所有代表印度教或佛教信仰的神像一样,该作也表露出惹人注目的性特征这一切构成并赋予印度浮雕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大致上,柬埔寨浮雕艺术比它的印度原型更强调抽象性偏爱对称而不喜欢有机的线条,造型以近乎几何形的对称为主要特色,这种特质似乎暗示着有别于其它宗教体制的思想信仰上的奥妙与神秘柬埔寨的浮雕艺术较少印度式的肉体真实感,它似乎更加关注超越尘俗的神圣力量在东南亚,吴哥浮雕所显示的高超技巧和艺术倾向,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以墨西哥为中心遍及中美洲的玛雅文化早已闻名遐尔,在那里,浮雕以其独特的形式装饰着巨大的神庙建筑玛雅的装饰性浮雕,将政治变化、宗教事件和日常生活的复杂场景,表现于墙板、楼梯、门楣及方柱是一个嵌进了多辆汽车的方体水泥柱作者没有肢解和破坏对象,而是把完整的旧汽车等物品集合起来,构成一件独立的浮雕作品波普艺术家西格尔,创作了为数不少的浮雕作品,他表现的对象是人体,但他采用的手法是直从活人身上翻制,材料是石膏,道具通常是现成品他有意保留下翻制的痕迹以及石膏的质感和颜色以期既打破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又保持作品与现实的距离他把雕塑当成一种整体环境来考虑,不仅建立起了一种具有波普艺术内容的独特雕塑风格,而且积极推动波普艺术向环境艺术深入现代艺术的发展,促使艺术形式日趋繁荣和丰富相对独立的浮雕语言和形态的形成,为架上表现性浮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功用审美性浮雕功用审美浮雕是适应、并装饰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一种雕塑形式,它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通常适应大众审美心理,适合工业和手工业生产,是物质生产与精神表述的综合产物一般情况下它完全依附于载体,是一种在有规定和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的艺术创造,但同样也可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审美创造它是古往今来一直倍受钟爱和重的浮雕表现样式实际上,功用性浮雕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最早的艺术大概都与实用性有关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民族、不同时期都有大量的功用性装饰浮雕出现公元前千~千,这种装饰形式就大量出现在不同造型的陶器表面,在实用器皿的外表和局部,以浮雕的形式表现人物、动物和几何形纹饰商周时代青铜器的装饰,使浮雕的表现技法在实用审美领域推到了高峰,也使浮雕装饰手段成为各时期青铜器的典型特征(图)公元前世纪出产于多瑙河流域的《包雷斯银杯》(图),展示了浮雕手段与锻造技术的独特魅力埃特鲁里亚时期的赤陶《骑士》(图),以浮雕的几何化造形图案装饰,构成了一个富于装饰性的整体,最大限度利用了和展现了审美和实用功能的结合(图)同样的例子在实用器物方面是数不胜数的在各国的徽章、硬币、纪念币的设计制作中,浮雕形式显示出它独一无二的作用和意义这类作品虽尺度不大,空间有限,但题材、内容和形式的表现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我们通过一些章牌雕塑(图—)即可感受到其精致和完美的程度这类浮雕多考究处理手法,做工精细,铸造精良,具有很好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一些现代艺术家从这种形式中得到灵感并大大拓展了其表现空间,(图—)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浮雕在实用功能上的表现潜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实用审美性浮雕也是如此,它肯定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而得到更大的发展(二)浮雕的风格类型大体上,可以对浮雕艺术的风格类型作以下几种划分、具象写实型这是一种源自欧洲古典传统尤其是古希腊传统的、覆盖古代和现时代的浮雕风格类型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以至世纪的世界艺术史上,它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时至今日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早在古希腊时期业已确立的西方雕塑传统,受古典美学思想支配,始终遵循写实主义原则其美学理论的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它强调客真理的存在,追求对现实世界的如实反映或客再现经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自然科学的用力发展,古希腊的模仿理论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模仿技能不仅仅是一种反映自然的技艺,更是一种揭示自然真实的科学相应的写实原则要求艺术家限制个人的想象和主情绪,以便不偏不倚、冷静客对待自然,从而理性把握世界的真实性新古典主义继承了这种写实原则,并把自古希腊以来的追求普遍真理的思想加以片面化,强调用单纯的形式、准确的结构、实在的体量、静穆的风格以及更多取自神话的高贵题材,来表现理想化的社会思想主题,追求普遍与永恒的理性价值(图)在总体上,具象写实型浮雕吻合于西方雕塑传统和概念的古典内涵以及相应的要求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雕塑实践,历史建立起有关雕塑全部古典内涵它大体包括按几何学方式描述的长、宽、高三维形式架构;具有现实占据性的体积和实在质量的封闭静态实体形体状态模拟客对对象的自然结构和觉特征以石料、青铜等硬质材料为载体,以社会化、理想化的理念为内涵,种种形式要围绕理性规划的中心构成有机整体这个整体最终依附于一个更大的具有限定意义的人文空间环境,并与其功用目的保持一致(图—)雕塑概念的古典内涵构成具象写实型浮雕所遵循的基原则一般说来,具象写实型浮雕因此所要受的规范,体现为它针对建构预先规划的中心式雕塑整体和社会化、理想化的理念表现要求,必须以尊为审美标准或原则的写实性塑造手法、合乎主题思想与情节发展逻辑的结构、模拟事物自然特征和状貌的形式、以及切合建筑载体的功用目的与形态品格的风格来展开自己显然,这一切意味着对它而言的高度的限制性,它在质上不能与传统规范相悖,否则就是一种不合格的东西在现代艺术革命崛起之前,这些限制性甚至在最基的意义上,首先表现为浮雕对建筑、器物等载体的必然依附这种作为前提的依附性,决定了作为浮雕体特征的“平面性”——一种从雕塑角度理解的、依然有别于古典绘画平面的“平面性”就上述方面而言,“具象写实”作为类型化的浮雕艺术的规定或限制,其含义远不只是风格学或形态学上的,实际上要广泛得多、复杂得多正因如此,现代艺术运动中的各种雕塑革命和反叛姿态,都把矛头集中指向这一类型的浮雕艺术传统就现代艺术实践的实际情形来,各种雕塑革命所强调的创新理念以及所取得的创新成果,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对这一类型的原则、旨趣和特征的突破来确立或实现的,无论它们是部分的、有限的突破还是全盘的、彻底的突破在这一风格类型范围内,还可以析出一种亚型即“写实变异型”其特点是在不触动写实主义理念质和审美理想的前提下,其风格形式上的变异并没有完全背离常规欣赏习惯、放弃觉形式的还可以辨识的具象特征这种变异形态,可以包括属于欧洲古典时代的、相对古希腊典型样式的一些非典型的风格形式;还包括属于世纪的、相对典型具象写实型的一些非典型的风格形式写实主义雕塑传统,在世纪遭到现代主义的激烈冲击就现代雕塑的整体格局而言,它失去了以往一统天下的主导位,仅仅作为多元构成的一部分或一种手法但是,它不仅从未中断,还通过深刻的价值调整,以某种变异的形态不断向前推进写实变异型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于它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于它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从其它风格中吸收营养以丰富自己,不断革新自己的面貌艺术家从各种文明文化传统、各个域或民族的艺术创造以及现代科技成果中汲取营养,在形式结构方面对具象写实造型加以变异,产生出各种新的变体或者说新的风格,运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手法强化具象形式的新面貌、具象表现型这是一种源自西方文明传统之外的所有其他域和民族的文明传统、覆盖广泛、成分复杂、形态多样的浮雕风格类型其一般特点是,在遵循人类欣赏习惯、保持艺术表现可以辨识的具象特征基础上,更加强调浮雕空间结构或觉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以及种种非单纯审美的复杂社会功能,因此它的风格形式与欧洲古典雕塑传统相去甚远(图—)(图)纵世界范围的人类艺术史,在西方文明实行大规模扩张之前,包括亚洲、非洲、澳洲、拉丁美洲在内的各域各民族的土艺术创造,早已形成体现自身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需要的艺术传统或艺术体系它们以不可磨灭的文化特性和美学特征,提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话语却与非西方民族的社会生活休戚相关的艺术概念像许多非西方艺术实践皆有体现的那样,这种艺术概念并不以可以独立待和单纯把握的艺术性为艺术的位价值,它强调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参与、全面融入、全面承诺或全面体现,承担社会生活所期望、所需要、所赋予的且又非其不能的价值担待与其说这样的艺术不存在位价值,不如说它的位价值所执不以西方话语的艺术性、而以土话语的艺术性为据就活跃并作用于土社会生活的非西方民族的浮雕艺术而言,其艺术性体现在一种样式、一种造型、一种结构或一种塑造方式,切实实现了它的某种或某些价值担待失去这一定的价值担待,或者所担待的不是社会化的价值,那么,作为艺术形式的上述任何成分,其身则不足以自立自为,无从可言艺术性因此,以社会价值担待为的非西方民族的浮雕艺术,总是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宗教信仰以及伦理道德等广泛的社会实践混合交融、并作为载体或媒介在整合社群、规戒示范、鼓动生产、记述历史、交流思想、传播知识、证明身分、昭示责权、惩罚褒奖、祈禳疗治以及寄情娱乐等复杂的社会功利方面,发挥积极而特殊的作用大量材料表明,传统非洲艺术的创造,包括某种造型活动的开展或果种造型样式的推出,其动机总是关联着比审美要求远为宽泛、复杂的社会需要,而且这种关联往往以随俗的方式得以实现(图—)原生形态的非西方民族的浮雕艺术,是土社会生活的有机构成,不具有游离其外的生态独立性或价值独立性一言以蔽,这种风格类型的浮雕艺术,是不具有独立性质也不以独立性质为终级价值追求的艺术,它拒绝任何意义上的单纯性、独立性企图在遭遇西方文明的分裂力量并受其破坏之前,非西方民族的浮雕艺术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文化特性尽管各民族信仰和文化并不统—,但如同中国人、印度人、印尼人、澳洲土人、玛雅人以及包括巴拉人、多贡人、塞努福人、巴加人、巴库巴人、区卢巴人等在内的热带非洲土人所创造的浮雕艺术所显示的,诸多非西方文明的艺术传统经受了巨大时空跨度的考验,而不曾为政治演变、朝代更替或外族入侵所改变这是文明活力的使然,是民族信仰和文化内在续性的使然对非西方民族而言,浮雕艺术是可以诉说一切的语言、沟通一切的途径、体现一切的载体,它被那里的人民为与普遍灵性打交道的适当方式(图)、抽象表现型这种风格类型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世界各民族在漫长历史时期中创造的古典浮雕艺术,也包括西方现代艺术革命以来在世界范围流行的现代浮雕艺术一般说来,这种风格类型的艺术造型很大程度或完全摆脱了模拟自然对象的倾向,而强调以非具象的觉形式对人文理念或主感受的表现;它在形式上的共同特征是,艺术形象失去了可供辨识的具象特征,而多采用抽象的或几何的造型元素来构造(图—)(图—)当然,古典的抽象表现型和现代的抽象表现型浮雕,在精神内涵方面却有很大的甚至是根的区别古典的抽象表现型浮雕,虽象现代抽象艺术一样表现为非具象觉元素的结构,但它并不取决于单纯的形式趣味和形式法则它强调并体现“意义”的联结,以“意义”身的圆满构成为原则而且,至关重要的是,这种“意义”与纯粹个人的旨趣无缘,其根来源是以传统风俗信仰为载体的历史性集体意识或社会意识对于这类浮雕的内在结构,觉形式元素身,诸如其性状如何、关系如何是无关紧要的问题,紧要的是它们必须顺应圆满构成一种“意义”的中心需要我们由许多非西方民族的古典浮雕形式上所感受到的,那种一应的抽象、夸张、变形和概括,都是结构表意化的自然形式效应对这种古典抽象表现型浮雕来说,其抽象的艺术风格不能仅从艺术风格学上理解,而特别需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把握它是这类艺术针对“意义”的圆满表达和传递所呈现的一种静态形式特征现代的抽象表现型浮雕,是世纪发展起来的以抽象主义、构成主义为主体的现代艺术,体现了一种基于非具象倾向的广泛艺术思潮早在罗丹的时代,这种艺术思潮便从反叛写实传统的细微处悄然滋生早期现代艺术探索的各种非具象倾向,逐渐形成一种合力或趋势,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以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形式明确化,抽象主义由此崛起艺术史家们,大体将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一书的出版作为一个标志,该书首先从理论上论证抽象艺术在抽象主义的崛起过程中,除康定斯基外,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蒙德里安和风格派集团、塔特林等人创立的构成主义、以及包浩斯学院等个人与集体,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图—)作为广泛的艺术思潮,抽象主义确立了二十世纪的“抽象艺术”概念它的含义一般被限定在这样两个层面“一是指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以致使人们无法辨认具体的物象;二是指一种几何的构成,这种构成并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第页,四川美术出版社版)依此,抽象表现型浮雕又有“抽象有机”和“抽象构成”之分不管在哪一层含义上,现代的抽象表现型浮雕都最能体现现代文明精神,在风格形式上代表着世纪浮雕艺术的一种主流(图—)在精神内涵方面,现代的抽象表现型浮雕与古典的抽象表现型浮雕相区别根点,在于它的非具象觉元素的结构,多取决于单纯的形式趣味和个人意旨它所强调的意义表现,更多是强调个人旨趣的表现,强调艺术家个性或个体生命价值的表现,如罗丹所言“颂扬自己的灵魂”对于这类浮雕而言,觉元素的构成形式往往是紧要的东西,它直体现艺术家的个性,这包括他自己的思想念、情感情绪和主体验因此,现代的抽象表现型浮雕在价值追求和形态面貌上是五花八门、难以理喻的象所有现代艺术那样,它整体卷入到反叛古典原则的激烈变革过程,以致很少有某种稳定的风格形式能够贯穿整个变革过程因此,姑且可以总结的,或许就是一种似乎巳经特化为现代艺术精神的创新姿态身它所强调的对一切权威的、主流的或既成因素的否定,是世纪行如穿校的各种主义流派确立自身的普遍策略、念综合型这是一种充分体现现代叛逆精神,力图挑战、突破雕塑以至整个艺术的界限,创造全新“艺术”概念或形态的浮雕风格类型就极端状态而言,这种风格类型的前沿追求,已突破界定浮雕或艺术的底线,而消融于难以与现实身相区别的“身体行为”或“思想活动”不过,就一般特点而言,这种类型的追求往往不再考虑“具象”或“抽象”、“写实”或“写意”、“再现”或“表现”这类风格或手法方面的问题,也不再计较载体、材料、结构、形态、成品这类涉及艺术的空间存在性的问题,而是致力于“念”、“创意”、“设计”等思想理念意义的表述与实施,并强调这种表述与实施的完整性、巧妙性、超常性或颖异性所重的是关联“念”的“装置”,以及“表现念”的“过程”象前一种类型那样,它所表述与实施的思想理念意义,绝多缘自单纯的个人范畴,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色彩目前流行的属于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的种种试验,在一定意义上,即还可以从形态上之为“浮雕”的意义上,都可以归入这一类型现代雕塑运动在持续的空间突破中,于代进入往往被称作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去辨析各种风格间的关系支持人们作出确切判断的艺术规范,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都已不存在也未再产生其实,多元化身已无形成为反规范的“规范”——任何一种东西,无论它怎样极端怎样缺乏认同者,只要被谁认作“艺术”它就是艺术在此情况下,艺术只剩“艺术”这一词语形式,而毫无足以界定它的实质性的内涵念综合型浮雕也已处在难以规范和界定的境,并在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趋势中逐渐走向对浮雕自身以至艺术自身的彻底消解参考书目《世界美术史》山东美术出版社《现代艺术中的原始主义》(美国)罗伯特·戈德沃特《黑非洲艺术》让·洛德《世界雕塑全集》河南美术出版社《艺术发展史》(英国)贡布里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装饰雕塑设计》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邵大箴四川美术出版社
现代陶艺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现代陶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