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陶器大汶口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类型,代距今约4700—,因早期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和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主要分布于鲁西南、苏北并达皖北,豫东和辽东半岛陶器早期手制,晚期出现轮制陶色多样,有灰、青灰、红、黑、褐、黄、白等。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黑陶和白陶也占一定比例。
黑陶一类器胎呈灰或红色,仅器表呈黑色;另一类为表里一致的黑陶,属少数器物,如高柄杯等与典型龙山文化的蛋壳陶相类器形除平底器、三足器和圈足器相当普遍外,带嘴和带流的器物多见。
造型多样,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高柄杯、觚形杯、背水壶、高领罐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采用镂孔装饰,长江以南地区出现较早长江以北地区则以大汶口文化为突出,主要见于豆和高柄杯上纹饰有篮纹、弦纹、划纹、圆圈纹、弧线三角纹及附加堆纹等彩陶在这一文化中虽属少数,但颇具特色,以红、黑、白彩绘画,有圆点纹、圆圈纹、三角纹、菱形纹、水波纹、窄条纹、漩涡纹、弧线纹、花瓣纹、回旋勾连纹等其中有的是陶器烧成后再绘彩的“彩绘陶”,因此彩色极易剥落。
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太阳、云气、山峰的图象刻文,是研究我国文字起源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