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景德镇平山艺轩汪派山水创作室摘要:通过对汪野亭的生平及景德镇瓷上文人画的评析,阐述汪派山水瓷画的形成、艺术特色和对艺术陶瓷的长远影响关键词:汪派山水瓷画汪野亭粉彩珠山八友国画水墨山水文人画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始终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行作为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陶瓷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取向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历代陶瓷艺人不断的超越前人,形成新的陶瓷艺术语言、新的表现形式同为艺术形式,中国画坛流派百出,名家璀灿,而陶瓷艺术人们只知道有哪件传世杰作,却不知道其作者为谁,更谈不上鲜明的陶瓷艺术风格和流派直到清末民初,一批文人画家加入到陶瓷绘画的创作中来,用陶瓷工艺材料表现国画的形式及神韵,才改变了这一现象使陶瓷作品少了匠气,多了文人气息,此种瓷画风格后人谓之“浅绛画派”浅绛画派瓷画家虽有深厚的国画功底,但由于文人画家对陶瓷工艺材料研究不够,不能很好的掌握工艺材料性能,作品艺术效果不是很完善,但是随着“珠山八友”的出现,这种瓷画风格日臻完善、成熟八友成员为专事陶瓷创作与革新的陶瓷艺术家他们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成长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大多为科班出身,精于陶瓷工艺材料研究更可贵的是,他们集会结社互相切磋,共同探讨,集思广义,共同完善陶瓷文人画的表现技法,开创了陶瓷绘画的新形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逐渐成为景德镇瓷画的主流,影响了景德镇数代的瓷画艺人珠山八友中成员各有专长,山水画成就最高首推汪野亭,凭借几十如一日的潜心专研,其创立的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墨彩山水瓷画,艺术表现技法完善,成为山水瓷画集大成者,其瓷画风格后人尊称为“汪派山水”,为后世山水粉彩瓷画的楷模影响巨大,为使人们更好了解汪氏艺术成就今就汪派山水瓷画的形成、艺术特色及其影响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汪派山水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汪派山水作为粉彩瓷画的表现形式,有必要先讲述一下粉彩的概念:粉彩,据史称粉彩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是在五彩基础上汲取琉琅彩的工艺技法由景德镇创绘的釉上装饰瓷即把含有氧化砷的玻璃料渗入含铅的彩料中产生乳化作用,使料色粉化为不同深浅的色调,达到“颜色明亮,粉润柔和,色阶丰富,绚丽雅致”的效果,《陶雅》盛赞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清粉彩瓷追求雍荣华贵,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这一形式发展到极限后,粉彩装饰成了工艺技术的炫耀,画工的堆砌,色彩复杂图案繁琐,艺术表现中的情感因素和生命活力则淡化了晚清景瓷不景气之时,浅绛彩瓷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给景德镇瓷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空气,民间艺人兴起浅绛彩瓷的热潮,以中国文人画装饰陶瓷的风格,样式日盛使陶瓷绘画与中国书画艺术接轨,开拓了新的陶瓷艺术形式,也提升了陶瓷装饰的艺术性,改变了陶瓷装饰千篇一律,缺乏艺术个性的缺憾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技法完善,但是在陶瓷领域却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景德镇早期的装饰一般以山水图案装饰为主,兼有意笔草草的青花,这些远远不能体现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神韵,自浅绛彩瓷的出现,程门父子等把文人山水画引入陶瓷,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是由于对陶瓷工艺材料运用的不到位,浅绛山水彩瓷色阶少,光泽度差,颜色容易剥落等不足还有待完善。
其后续者在浅绛彩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研究探索新的工艺材料性能,尝试新的陶瓷绘画表现技法,以完善文人山水画的瓷上创作。
正是时代的需要,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和中国山水画极高造诣,并能吸收水彩、油画等西画的长处,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为己所用,不断摸索工艺材料的性能,通过几十的钻研,汪野亭逐步完善了粉彩山水瓷画艺术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绘制程序,其作品风格鲜明,独树一帜,艺术价值为世人所认可,后人尊为“汪派山水”,汪派山水瓷画成为景德镇粉彩山水瓷画的集大成者,为后人所效仿,影响了几代绘瓷艺人,今天仍是景德镇粉彩瓷画的主流二、汪派山水瓷画的艺术特色分析汪派山水瓷画的艺术特色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我们才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首先,需了解汪野亭其人;其次,需了解汪野亭不同时期作品的面貌;第三,典型的汪派山水作品评析等方面首先,需了解汪野亭其人王大凡诗记汪野亭曰:烟水苍茫叠叠山,孤云未许俗人攀,闲中每喜寻僧语,静里常思学驻颜对汪野亭生平作了一个真实的写照汪野亭(1884-1942)原名平,字元鉴,号传芳居士,斋名平山草堂,江西乐平传芳村人汪野亭生于中国饶学之乡的乐平,有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自幼聪慧好学,受祖父喜爱,送入私塾学习,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家乡宗祠精美雕刻、壁画为汪野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酷爱绘画为提高绘画技艺,成后考入江西省窑业学堂,从张晓耕学山水,潘陶宇学花鸟,正规系统的培训,为其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景德镇以绘瓷谋生。
由于家乡秀美风光的陶冶,汪野亭钟情于山水画的研习始学清初“四王”后受明沈周、清石涛的影响,对历代名作必细读深思,崇尚宋人山水之严谨,明沈周之豪放,清王石谷之清丽厚实,心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精神,由于对石涛的敬仰,自己画室名字就是因安葬石涛的万松岭前有平山堂而起名为平山草堂汪野亭好踏青,足迹普尽景德镇周边的名山大川,师山师水,得造化之功,集天然意趣,构思作画工艺材质方面汪野亭针对浅绛彩的不足,借鉴古彩表现技法,进行大胆的尝试,用纯度较高的钴土之黑料(俗称生料)以樟胶油、乳香油调合作画,因油可浸润散发,生料亦细嫩、油滑,运笔便挥洒自如,几可随心所欲,经过渲染富含笔墨意味,类同于中国画的水墨,待充分干燥后,再将水调广翠、大绿、水绿、淡赭、雪白等透明矿物质颜料罩于其上,经700余度高温炉火烧制,成品光泽明亮,绚丽秀雅,立体感强,色彩丰富,又便于久存瓷上绘画方面,汪野亭由传统的硬笔皴法逐步走向兼水彩,水墨画和油画表现技法于一体的晕染法,使画面显示出深浅、浓淡、阴阳,这种方法运用到陶瓷上,使画面明朗清新生动自然,立体感强在装饰效果上汪氏借鉴山水通景绘画方式,首创在瓷瓶上“通景山水画法”即在360度的花瓶上使之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观者从任何一角度看到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画面构图,提高了陶瓷山水装饰的艺术性,使观者有“山水源头无觅外,游子信步山水中”的艺术感受。
此套汪野亭研制的完善的粉彩山水色系、绘画技法、通景山水构图法和绘制的科学操作程序,自问世至今,已跨越近一个世纪,在景德镇一直为同仁所沿用汪野亭为人谦和、正直,热于助人,生活简朴,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喜与文化人、贫困者、僧人、道人相交往,对外国友人真诚相待,不卑不亢,对待官权有礼有节先后参加瓷业美术研究社,月圆会等艺术团体,成为其中骨干平日他念经打坐,参惮悟道,致力于修身洁行,脱凡弃俗,纳清雅之气与胸怀早在所作墨彩瓷板《江山胜景图》,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当时已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瓷画大师,作品供不应求,民国大总统曹锟曾派专人莅镇收购他的瓷板画,但他不攀龙附凤,厌恶权贵们的不良作为,乐于帮助平民百姓,乐善好施受到世人的敬仰,汪野亭辞世,500多位各方人士护送其灵柩上船回乐平安葬,究其一生不愧为,具有优秀中华传统美德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瓷艺改革大师和杰出的文人画家其次要了解汪派山水瓷画特色,一定要了解汪野亭不同时期作品的面貌早期,画风受清四王影响,用线细密,多以短披麻皴法为主,构图繁密,设色简单,色彩明艳,率先运用通景山水技法装饰瓷瓶,此阶段逐渐摸索粉彩色料的调配以及使用之法作品具有浅绛彩风格,为早期粉彩山水瓷画,技术工艺尚在探索,个人风格不是很鲜明,作品以工笔小写意为主中期,早期受四王、特别是王石谷影响巨大,但是在不断的陶瓷创作实践中,汪野亭考虑到陶瓷装饰的需要,觉得元倪云林、明沈周江南山水的平远构图形式在陶瓷装饰上颇为适合,因而他从倪云林、沈周的画法与章法中,吸取了不少的营养并结合自己的写生实践,形成更为完善的瓷上山水装饰技法此阶段其书法造诣已成熟,常写楷书,又将篆体、魏碑的笔意融于其中,特别是钟鼎文别具一格,常书于壶盖、碗的另一面,也有全瓷板书之,字力古朴苍劲,又通俗易读,写在纸上如木刻,写在瓷上如浮雕,粉彩工艺也日臻成熟,设色时而清淡古雅,时而浓郁厚重,颇有青绿山水明艳夺目之感,作品构图严谨,浅条流畅,诗书画印与陶瓷器型结合完美,装饰技法已经成熟,作品具有文人画家逸品的格调和情趣,形成了个人艺术面貌,已可谓为“汪派山水”瓷画了作品多以小写意为主晚期,由于技法的不断完善,汪野亭对陶瓷工艺、绘画技法的掌握已经炉火纯青,驾驭自如了,加之生活的改善,他可以用画笔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独特感悟汪晚信佛悟道,远行游历必到寺庙歇息,吃斋念佛,感受寺庙之灵气,画法多取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崇尚老庄“五色乱目,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故多作墨彩山水画晚作品风格豪放,用线粗犷,挥洒自如,色彩明快,极显苍古与惮境,其书法与山水绘画如出一辙,以行草见长,兼书钟鼎文极尽古雅之气,山石往往以“焦墨”勾勒,后用速笔填出,水墨淋漓气韵生动,使人观之荡气回肠,此为典型的汪派山水瓷画风格了第三,典型汪派山水画作评析1、《荒效野亭图》纸本水墨此幅画作,描绘溪山烟雨的景色,构图疏朗布局空灵,用笔洒脱,为汪氏典型的绘画形式,体裁只见山色空濛,以泼墨法借鉴水彩表现技法挥写远山,山形似有还无,云雾涌动;主景为在似松似柏的杂树掩隐之中的茅草野亭,此亭专为路人所设,为人旅途挡风避雨,劳累息歇之所;小溪因连日的大雨,水已满满的塞于整个水道之中,由远方一泻而来,自木桥之下汹涌而过,观者感觉溪水就是冲向自己,耳畔似乎响着流水的嘈杂之声,打破了郊外清晨的宁静;一条小径至桥头曲曲折折伸向树丛深处,好一幅溪山烟雨图正如其题画诗所云:谁将笔墨写秋山,点缀烟霞尺幅间,欲访高人在何处,寒林渺渺水潺潺的意境汪野亭自幼勤习书画,其纸画艺术造诣几乎超过瓷画艺术水平,常采用泼墨法,一气呵成,所画题材也很广,或高山飞瀑,或深谷流泉,或曲径通幽,或柳暗花明,或小桥野亭,渔樵耕读在画中常点缀小人物,造型简练,寥寥数笔,却栩栩如生此国画纯用水墨绘制,信笔挥写,酣畅淋漓,尺幅虽小,气韵生动,可以看出汪氏借鉴西画水彩和油画晕染运用于水墨表现之中,画法独树一帜,前无古人,使人赏心悦目,惊呼“神来之笔”2、《观瀑图》瓷板粉彩青绿山水此画为绘于圆形瓷板之上,描绘江南胜夏之景致,很好体现了夏山苍翠而如滴的夏季的气候特征全图以画山石为主,左边一座山岗陡立,下一平台临湖,山岗上草木葱茏,绿树成荫,岩石之下,一舟泊岸边,舟内二高士相对而坐似观瀑,似下棋,悠然自得;右边自瓷板下端中部,依岸一条小径曲曲折折伸向前方,观者视线由此忽见前面瀑布飞溅,高峡平湖,水口瀑布飞流而下,浪花四溅瀑布右边之山石上,一亭兀立,亭前似有人观瀑之流,沉浸于对时光流逝的遐想之中;再往上在烟云笼罩之间,几座草舍隐于其中,再往北上山峦起伏,山腰间云横雾断此作品用笔老辣,笔触纵横涂抹,洒脱致极,画法疏松,颇有逸气轻松的漫笔中,山石树木、舟船、屋宇、人物结构却又严谨不乱画中山石与树木关系的处理虚实、强弱、浓淡的料色以及整体主次轻重的分布,都十分得当;设色浓艳,却不俗气,具有一种后人无法达到的凝重感画面意境开阔渺冥,深得文人画的精髓,为汪氏晚力作,典型的汪派山水瓷画精品3、《茅亭秋思图》瓷板墨彩粉彩山水此图为汪氏墨彩山水,尽显汪氏水墨国画韵味,与国画无二因汪氏觉得青绿山水很难体现国画水墨韵味,首创粉彩单色画,即“墨彩”,即用油调生料画底稿,以雪白平罩,高温烧制,明亮光洁,经久耐磨,永不退色,尽显水墨韵味,文人画得已在陶瓷上完美的再现汪野亭作品墨彩画为数不少,都为其晚作品,基本上都可称为经典之作,这也成为汪派山水瓷画的一大特色三、汪派山水瓷画的影响汪派山水瓷画自汪野亭创立,用料用色自成体系,开创了适合与瓷的绘画技法和文人画装饰陶瓷的意趣,率先运用通景山水装饰瓷瓶,形成了完整的制作程序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所仿效,其汪派山水在其子孙、弟子等身上得到了很好继承与发展汪野亭二子一女均为陶瓷山水画名家,汪小亭、汪少平均为景德镇国营艺术瓷厂粉彩骨干,汪桂英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其孙辈汪平孙、曾良、曾军、曾孙辈汪雪媛、江葆华均为景德镇当代瓷坛的山水名家,汪氏瓷艺后继有人,瓜瓞绵绵,得以授予“陶瓷世家”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所言:“一家数代从事陶瓷事业,并且专事粉彩山水瓷画的研习,且卓有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绝无仅有的”汪野亭的弟子邹国钧、石奇峰、汪云山、王云泉,袁林、监行、步金等均是瓷艺界杰出的人才他们的子孙、徒弟等在景德镇山水瓷画群体中为数众多,卓有成绩,可以这样说,景德镇当代粉彩山水瓷画,就是汪氏山水瓷画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