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瓷文化•“五方错亲和三大帮派”
Home|民间瓷文化•《一年到头》|民间瓷文化•“五方错亲和三大帮派”

五方错亲和三大帮派明中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了景德镇的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窑户数量增多,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多,景德镇的周边府县的农民纷纷涌入,他们相互联姻,结婚生子,所以景德镇在形成一种复杂的亲缘关系,被叫做五方错亲(注:实际上,在景德镇形成和实现的是一个区域人群的大融合,他们之间的通婚不仅促进原本亲密的族群关系,还促进了亲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因为这种逐渐模糊的族群界限,反方面促成他们在地方族群的意识形态方面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他们通过形成帮派的方式来满足内心世界对地方族群的守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的精神渴望的同时,借助帮派组织维护地方族群的物质利益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社会发展形势和现象)这样,景德镇的手工业者,在通过五方错亲建设起来的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又通过帮派组织建设起来他们自己的地缘关系,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景德镇手工业者的全貌。

在景德镇的手工业人群中主要有如下三个帮派组织:1)都帮;2)徽帮;3)杂帮都帮是由江西省都昌县籍的手工业者组成都昌县,在景德镇西北,处于鄱阳湖畔,因长水患,农事不稳,唐宋以来,都昌县人来景德镇谋生成为荒传统。

(注:元末参加农名起义的红巾军曾攻陷浮梁县以及周边部分县府,大本营就按铡在现在的景德镇珠山,当时叫蟠龙山的龙珠阁,农民军领袖教于光,就是都昌县人氏,军众十之八九都是都昌人朱元璋建立大名皇权之后,于光领导的农民军继续留守景德镇,军众一边防卫一边业瓷,洪武朝,景德镇解除防卫军务,所有军众解甲归瓷,当时由他们建造的窑甚至被当地镇民称作军窑于光的这支都昌人农民军转变而来的瓷器手工业者,逐渐兴旺,廿里长街半窑户、应他随路唤都昌说明当时景德镇德镇民中有一般都是军窑;军窑的兴盛促进了都昌人源源不断地融入景德镇,到清初期,景德镇的人口中有一半是都昌人,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户有几家?,至此,连景德镇的方言基本上被染上浓厚的都昌腔)人多势众的都帮很长一段时间都称雄景德镇的瓷业,从清代到民国,他们主要垄断如下几个大行业:1)圆器业;2)烧窑业;3)挛窑业;4)洲店业;5)满窑业;6)匣钵业;7)红店业;8)瓷器行等徽帮是由安徽省徽州府所辖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绩溪、婺源六县来景德镇从事工商业者组建形成,严格意义上讲,徽帮实际上是景德镇的商帮徽人自古结伴外出经商,有无徽不成市的说法。

(注:徽州人结伴来到异地一般都从事商业交易等活动,促进当地的商业流通和市场发展徽州地区因多山少地,形成女耕男商的从业特点徽州民谣:前世未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在景德镇的徽州人中以黟县认为最,势力最大徽帮控制了景德镇的如下行业:1)典当业;2)钱庄票号;3)中药铺;4)绸缎庄;5)粮油业;6)盐业;7)杂货业;8)烟茶业等。

杂帮是除去都帮和徽帮以外的景德镇外来人群组建的帮会又分外省帮和本省帮两类外省帮主要是福建帮、湖北帮、苏湖帮、广东帮、山西帮、宁绍帮等;本省帮主要是南昌帮、抚州帮、饶州帮、湖口帮、吉安帮、奉新帮、建昌帮等杂帮中,外省帮主要从事景德镇瓷器的贸易、出口等;本省帮主要从事运输、杂货、窑炉、餐饮、粪便等(注:杂帮中人有大财富者,当时广东帮瓷商聚居的弄堂原本叫做裤裆弄,后被镇民叫做富商弄,可见广东帮一斑;另有一广东瓷商李子衡,兴建私人园林太白园,是景德镇昌江区太白园街道的前身)

更多文化民俗

文化民俗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文化民俗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